为什么是运河新城?解密科创合肥的成长密码!
相关标签: [!--togo.keyword--]
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区块链、传感器、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接连涌现,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但细想起来,哪一次不是与科创息息相关? 科创赋能发展的新时代已然到来,21世纪,科创是一座城市突破瓶颈最有效的助推剂,合肥是最好的证明。十四五规划下,合肥科创蓝图和浩荡雄心,正势如破竹地向西展开,运河新城,即将接棒高新,诞生合肥下一个科创极核……
科创,万亿合肥发展引擎 早期的合肥曾被戏称为“中国最大县城”,而今天,合肥不仅率先跻身万亿俱乐部,更成为中国10年增长量最大的城市。是什么改变了合肥? 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合肥举全省之力主动拥抱中国科技大学,为合肥种下了第一颗科创的种子; 随后1999年,合肥与北京、成都、西安一起被确定为国家四大科教基地; 2004年,合肥被批准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 2017年,合肥市正式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也是长三角唯一一个国家科学中心; 直至2020年,合肥以10046亿元GDP拿到万亿GDP俱乐部的入场券。 在城市越级的路上,合肥坚信:科创是第一生产力。
不惜投入,冲击国际科创城市 “敢于同国际先进比高下,敢于同自己过不去”。万亿之后,合肥继续不计成本、积极拥抱和发展科创,向国际科创城市迈步。 2021年,合肥市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约1200家,总量达4528家;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产业规模超千亿;聚焦“芯屏汽合、急终生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关于科创,关于超越,关于国际的故事,正在合肥拉开崭新大幕。(数据来源:合肥日报) 笃定向西,科创合肥必然选择 读懂一座城市的雄心,才能掌握它的未来;远见一个时代的方向,才能占据它的主场。在合肥发展进程中,向西,是一直高声吟诵的号角。 以高新区为核的西部科创中心,是合肥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城市引领核,一条望江西路科学大走廊,向西串起高新、蜀山、运河新城。其中,国家级高新区,连续8年位列全国高新区TOP8,孵育出全省约1/4的上市公司和1/5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安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并以“中国声谷·量子中心”闻名全国。2021年合肥GDP 11412.8亿元,高新区突破生产总值1500亿元,以合肥1.1%的土地,创造出全市约11%的GDP。高新区的发展硕果,离不开超级引擎科创的助力。 但高新区近年来用地供应逐渐饱和,2022年计划仅一宗土地出让,发展方向亟待更新,谁能承接高新区或者说合肥的科创重担?
先行者龙湖,与运河新城共澎湃 为什么是运河新城?十四五规划五大重点发展片区之一,无缝衔接高新区,紧扣“合肥向西”的城市发展脉搏,顺利接棒高新西拓使命,运河新城有信心有实力打好“科创”这张王炸牌。
十四五期间,政府发布《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提到运河新城计划打造成“国际化生态运河,G60科创走廊策源地,合肥创新引领核,绿色转型发展新高地”,几乎宣告了合肥科创未来的发展路径,重中之重仅有一处,运河新城。
运河新城核心区规划效果图 2. 高能级产业 运河新城已有厚实的科创产业基础,科大讯飞小镇、中国环境谷等等一批重量级IP接连入驻;更继北京、武汉、杭州、天津之后,迎来了全国第五座未来科技城(规划中)。
未来科技城规划效果图 3.高密度配套 运河新城核心区,未来将以约1621亩心湖为核心,打造文化中心、体育中心、活动中心等各类国际化生活配套,5年内初具雏形。(信息来源:《合肥运河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
心湖规划效果图 显而易见,未来一个集产业、研发、居住、消费、服务、生态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宜居新城将快速崛起。
与城市发展同步,以不断超越,回应城市期待。合肥龙湖,5年深耕与合肥同频共振,瞰见合肥向西趋势,于运河新城再超越,于核心区心湖畔,距离2号线西延线西城大道站(规划中)直线距离仅约1km处,率先筑就区域竞品质人居项目——龙湖怡康·湖城大境,国际活力住区的龙湖样板,致敬合肥,致敬科创。湖城大境运河新城璟宸天著展厅,高新银泰1F/之心城1F城市展厅已盛大开放,建筑面积约97-128㎡精装华宅,VIP护照首期爆满,限量加推,VIPLINE:0551-62308888
责任编辑: coop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