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要读《胡雪岩》,读戒欺诚信还是亦商亦儒?
相关标签: [!--togo.keyword--]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是汤显祖对徽州的评价;“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是李白对徽州山水墨景的诠释;“白屋云依山半露,枝头黄叶自飘留。松风鸟语犹歌醉,我在徽州梦未休”点出了徽州秋韵。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的山水灵秀之地,气候温和,乃真世外桃源。 合肥工业大学物流管理系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胡雪岩纪念馆,领略徽商之兴衰浮沉,感悟经济之博大精深。 当地“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严峻地势和贫瘠土壤造就“徽人多商买,其势然也”的徽商起源发展之势。“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徽商独执牛耳”,康熙、乾隆年间,“钻天洞地遍地徽”“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徽商进入鼎盛时期。“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徽州人民翻越丛山峻岭、背负百斤重担、跋涉八十余里走徽杭古道只为求生存,增大效用,增强幸福指数。 “海内十分宝,徽商藏三分。”徽商之盛藏于徽商精神!“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万事若兴盛吃苦为根本,徽商也不例外。徽商之道基于吃苦耐劳,“黟县蛤蟆歙县狗,祁门猴狲翻跟斗,休宁蛇,婺源龙,一犁磅到绩溪牛。”农耕条件和外出经商的双重压力下,徽商成为一个个“绩溪牛”,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勤恳努力。徽州人推崇“兴于勤奋,止于颓废,旺于思变,大于统一”的“徽骆驼”理念。“自古驱民在信诚,一眼为重百金轻。”诚信为修身齐家亦为经商之根基。徽商之本成于守信如金,徽商以儒商为质,以德治商,守信如金,极重商业信誉和职业操守。无论是胡开文毁次墨在一池,还是胡雪岩记“戒欺”于心中,都是徽商“真不二价”的本心。“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被胡雪岩常挂嘴边,其并为胡庆余堂亲笔写了“戒欺匾”: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唯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 为政要看《曾国藩》,经商要读《胡雪岩》。胡雪岩在其商业活动中一系列营销手段无不透露经济学思想。疑似之间,不可家至而户晓,则点出了宣传的必要和重要性。胡雪岩经商中曾遇到几千轴丝绢积压,而当时行情低落,顾客需求量少。他用丝绢做了很多衣服,让自己妻妾和富绅妻妾穿上帮着宣传,利用名人效应进行营销。“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胡雪岩周旋于红顶子、黄马褂、生意经之间,开设胡庆余堂国药号,利用“余庆堂”的名声带动发展,以求利润最大化。 贾而好儒,亦贾亦儒,是徽商最真实的写照。“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徽商笃定以文化修身为底,崇文兴教,贾而好儒!徽商偏居一隅徽州寻得世外桃源般的长期安宁,在强烈的宗族凝聚力积累过程中,徽商以儒为底心无旁骛地求学问,承惠于走出徽杭古道的社会经历而深明世事,知晓商机。正是长久对儒教的坚持,儒商方能多有造诣、名家辈出、引领时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改朝换代是历史必然之势,徽商也从鼎盛逐渐衰落。今天的徽商与往昔相比显然已经大为衰落,直接原因是,太平天国期间太平军屠戮徽州商人,严重打击徽商发展;根本原因是,是在新时期新环境下,信息和交通资源的稀缺性大为改观、各区域人文差异缩小、产业和社会分工高度细化等,而使徽州人失去了这种阶段性的际会传承优势。纵观徽商发展史,如何让徽商文化在新经济时代焕发新的魅力也是我们团队此次出行的重大目的。 那么如何让徽商文化在新经济时代焕发新的魅力呢?商人荣枯,系于国运。鉴其兴衰浮沉,察其长短优劣,当代徽州经营者应引以为戒,让“戒欺”“以义为利”“顾客乃养命之源”等徽商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同时要善于利用博大精深的徽商文化中蕴含的深厚经济学原理,基于此而越于此。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点出了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将徽商精神和传统文化融入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中,将互联网、金融、实体相结合,打造新的平台! 本文系合肥工业大学物流管理系2022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绩溪探寻徽商精神中的经济学原理”系列报道之一。(执笔/ 罗晶晶;队长/ 林家祥;指导教师/ 孙超平) 责任编辑: 一米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