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在合肥市体育局的正确指导下,高新区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积极构建高新区15分钟健身生态圈。为有效改善群众健身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高新区广泛兴建体育公园、全民健身广场等健身场所设施,现有体育公园1处、各式足球场5处、全民健身苑70处、笼式多功能健身场5处、社区体育俱乐部7处,各类体育场馆36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大部分体育场馆设施集中在学校、企事业单位。

  积极完善“五个一”、“三个一”、“两个一”建设。根据合肥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总体布局要求,继续推进区级“五个一”(1个体育馆、1个体育场、1个中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游泳池(馆)和1个体育公园)、街道“三个一”(1个小型室内健身中心、1个全民健身广场和1个多功能运动场)、社区“两个一”(1个室外健身广场,1个室内体育俱乐部)健身设施提档升级、更新换代,完善“区级-街道级-社区级”三级体育设施布局体系。

  扎实推进社会足球场地建设。一方面结合体育中心、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建设标准足球场地;另一方面鼓励企事业单位利用自身场地新建足球场地,力争到2025年,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9块。

  科学规划小庙镇部分区域托管区域建设。根据区域托管协议,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约51平方公里区域将托管给合肥高新区管理。后期,按照遵循统筹协调、合理布局、规范实用和方便群众的原则,将公共体育场馆及健身设施场地纳入建设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积极推广公园+体育的模式。将体育设施建设相关内容融入公园、绿地、绿道网等公共设施的整体规划中,明确新建居住小区群众健身相关设施配套标准,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地块规划条件中予以明确,切实保障体育设施土地供应。

责任编辑: 一米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