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9岁屈光参差女孩一篇文稿,浓浓一段医患情
相关标签: [!--togo.keyword--]
季夏之月,烦躁不宁,但无论暑日再炽热难熬,也请保持一颗诗意的心。其实,暑日风雅无处不在。合肥名人眼科斜弱视与小儿眼科群里,陈林义教授收到了一篇字迹娟秀,情感丰盈的文章,让人在浮躁、奔忙之间感受到夏日的清欢,而这篇文章是他刚刚视力康复不久的小患者慧慧(化名)发来的“谢礼”。 洁白的作文本上 字字真切 句句真情 字里行间流露出慧慧恢复视力的这段复杂的经历 希望过、绝望过、 挣扎过、欢喜过、欣慰过.... 最终视力恢复的心情 无不让人动容 .... 慧慧手稿 真挚的话语温暖了所有医护人员的心 满满的正能量! 这篇文章的背后 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2020年,9岁的慧慧,已被双眼屈光参差困扰了多年。可由于孩子眼病发现的迟,已经错过了最佳恢复时间。 图片来源:包图网 当父母了解到女儿的病情后,非常后悔,带着慧慧来到省城合肥四处求医,着急地询问治疗方案。虽然孩子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但作为父母怎么也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可能的机会。 几经辗转,一家人慕名找到了合肥名人眼科医院斜弱视与小儿眼科陈林义教授。 陈林义院长对慧慧的情况非常重视。经过详细问诊及一系列眼部检查后发现,慧慧因先天性远视导致双眼屈光参差,左眼眼球发育慢于平常,眼轴短,光线聚集在视网膜后,而引起的弱视,视力仅0.3,外加散光伴有外斜5°,而作为优势眼的右眼也伴有一定度数的近视和散光。由于父母对眼科知识不是太了解,所以没有及时进一步诊治,延误了治疗时机,当下双眼视力已严重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如果再不及时进行治疗 视力恢复的机会就很小了 事不宜迟!在对病情进行仔细分析和反复斟酌后,陈院长决定,为慧慧制定“治疗方案”。 “孩子两只眼睛度数不一样,造成看东西的清晰度不一样,左边眼睛因为看不清东西,视网膜细胞得不到视觉刺激,也就偷懒不发育了,结果看东西的重任落到了视力好一点的右眼,这是我们首先要解决根本原因,给慧慧配上合适度数的眼镜。其次,要把视力好的眼睛给遮挡住,把看东西的重任重新落回视力不好的左眼上,让它得到充分的锻炼。并进行相应的弱视训练,强化它的功能。” 陈林义教授是安徽省内率先开展儿童斜视、弱视、青少年近视防控专科的眼科专家,填补了安徽省眼科界在该领域的空白。40多年来,陈林义教授一直活跃在眼科临床、教学、科研、防盲工作一线。在斜视与小儿眼科领域有深刻造诣,特别是在复杂斜视诊治和儿童弱视预防与规范化诊疗、学龄前儿童正常视力研究及近视防控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年来圈粉无数。让他为孩子做治疗,慧慧一家人十分放心。 两年来,在陈院长“正确验光,合理配镜,抑制优势眼,促进弱视眼注视”的四句方针指导下,小慧慧一家三口积极主动地配合下,慧慧的视力从0.3恢复到了0.9,重新恢复了眼健康。 在治疗期间,除了和家人一起努力,慧慧更是把陈林义院长当做了最信赖的朋友,医护人员温和的态度、无微不至的照顾,她也都看在眼里。 于是,热爱写作的她,非常用心地在学习间隙写了一篇文稿,不自觉就表达出了对医护人员的感谢之情。 康复后,慧慧妈妈将这篇文稿转发给了陈林义教授,以表达真挚的感谢。 陈林义院长说 虽然门诊中常收到患者和家属送来的感谢信和锦旗,但对于每一份特殊的礼物,陈院长都觉得尤其珍贵,特别暖心:“行医40多年,感谢常常收到,小朋友用细腻文笔记录的文稿表达感谢还是头一次,能得到孩子的认可和感谢,我内心非常感动,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光明而灿烂的未来!” 专家介绍 陈林义 教授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合肥名人眼科医院院长 原中国科技大学医院院长、眼科主任,华厦眼科集团小儿眼科学组副主任委员,华厦眼科医院集团安徽区域斜弱视与小儿眼科及眼视光学科首席专家,安徽省近视眼防治研究会会长,安徽省眼镜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安徽省眼科学会常务委员、安徽省儿童弱视、斜视、小儿眼科学组组长,曾任安徽省激光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实用防盲技术》杂志编委,《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编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责任编辑: 雨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