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计划明年启动南二环改造 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1所
相关标签: [!--togo.keyword--]
11月26日,合肥市政府工作务虚会议上,合肥市城乡建委等多家政府部门,总结了今年以来的工作进展,并就明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谋划,当中透露出不少好消息。明年,合肥市计划启动南二环、郎溪路等快速化改造;计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1所、幼儿园37所;力争实现中欧班列开行突破200列。 城乡建委 成效篇截至10月底,在建公共停车场达13660个泊位 合肥市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10月底,全市新建、续建大建设工程951项,完成投资431.52亿元,同比增长11.7%。今年以来,商合杭高铁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合安高铁建设全面展开;轨道交通加快推进,铜陵路高架北延工程等多个重点项目已放行通车;裕溪路高架东延等正加速推进。 截至10月底,在建公共停车场已达13660个泊位,已完工5140个泊位,全市已建成充电桩约3.5万个。1-9月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3040.99亿元,同比增长13.16%。市区供水服务面积达560平方公里,日供水保障能力增加至201万立方米,全市总储气能力达2100万方,天然气储气保障能力显著提升。预计年内完成10万户农村卫生厕所建设、改造。 计划篇启动南二环、郎溪路等快速化改造 相关负责人透露,2019年,计划启动南二环快速化改造、畅通二环(北环东段)、郎溪路快速化改造、长江东路改造、包公大道、四里河路、滨湖科学城配套路网等路桥项目,进一步推进充电桩、公共停车场建设,完善城市快速路网体系,改善城市交通出行环境。 2019年,全年力争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100亿元,实现增加值780亿元,完成税收70亿元,2019年,还将全力推进大官塘水厂、磨墩引水工程及六水厂污泥干化项目工程开工建设,开展四水厂迁建等重点工程的前期工作。 为了切实改善南淝河水质,2019年计划开工南淝河下游排口污染控制工程等项目;加快望塘、塘西河、北涝圩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进度。另外,进一步减轻农村困难群众的建房压力,确保到2019年底4类重点对象应改尽改。 教育局 成效篇191所学校纳入名校集团化办学管理 今年以来,合肥市建成中小学24所、幼儿园47所,合肥四中投入使用,积极谋划合肥六中、合肥九中迁址新建,加快推进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黄麓师范学校改扩建工程建设,全面铺开美丽校园创建。目前,全市161所学校开展新优质学校创建,191所学校纳入名校集团化办学管理,422所学校参与城乡结对合作。 今年以来,合肥市全面开展规范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行动,已经通报了5期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典型案例。设置53个市级专项集中培训项目,遴选6个校(园)本培训示范点,开展菜单式送教和集中培训45场。6个县(市)区被授予“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区)”称号。 计划篇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1所、幼儿园37所 合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透露,2019年,合肥市还将不断加大教育资源供给。计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1所、幼儿园37所。加快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市特教中心北校区、黄麓师范等项目建设,启动合肥六中、合肥九中新校区建设。多种形式试点“课后三点半”服务;力争实现400所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 除了要继续开展新优质学校创建,明年,合肥市还将打造城区学校教育集团发展共同体,实施城镇学校托管乡村薄弱学校。深入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开展第三届“庐州最美教师”评选,丰富“庐师风尚”栏目内容,严肃查处在职教师有偿补课。 发改委 成效篇新合肥西站概念性设计方案确定 合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10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1%;市“大新专”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91.4%。1~10月,全市战新产业增加值增长18%对全市工业贡献率达到71.79%。在抓实政策规划编制方面,已完成人工智能产业实施意见初稿,完成通航产业规划初稿,启动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在科学中心建设方面,今年以来推动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肥滨湖新区)挂牌成立,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方案报至国务院,量子创新院全面建设;中科大高新园区、先进光源预研等启动建设,聚变堆主机年内开工建设;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可研报告和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方案获国家批复。 综合交通体系方面,目前,新合肥西站概念性设计方案确定。合宁、合巢芜、合安高速改扩建工程过半,滁淮高速计划年内通车。启动新桥机场二期,肥西官亭通航产业园开建,庐江通用机场启动建设。 另外,在对外开放方面,北外德国中心(合肥)已正式挂牌。省级以上开发区优化整合方案获省政府批复,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位居全省前列。美丽合肥建设,巢湖综合治理3-6期项目稳步推进,累计投资约195亿元。 计划篇加快推进先进光源等研究设施预研 2019年,合肥市发改委将研究编制一批重大政策、规划,启动“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高标准推动合肥滨湖科学城建设,加快量子创新院、中科大高新园区建设,争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加快聚变堆主机、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加快推进先进光源、大气环境等研究设施预研。 突出“三重一创”建设,发挥省市重大基地引领作用,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光电、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支持政策,加快战新产业发展。出台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加快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园区)建设。 此外,聚焦“大开放”,抓实综合交通和开放合作。加快推进商合杭、合安高铁项目,开工建设新合肥西站、合新高铁;推动明巢高速、合六叶高速改扩建等开工建设;推进新桥机场二期、通用机场建设。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深入落实水清岸绿产业优合肥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环巢湖综合治理3~6期项目;加快能源体系构建,编制热电联产规划。另外,完成新一轮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修编。 经信委 成效篇前10个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 合肥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10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高于年度预期目标2.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13.5%,其中技改投资增长27.9%,分别高于目标7.5和21.9个百分点。累计建成智能工厂57家,数字化车间495个。 今年以来,京东方10.5代线等标志性项目投产量产,还成功入选“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获国务院通报激励;获批开展首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试点;荣获“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优秀城市称号。 计划篇实施“智能制造全面提升年”行动 明年,合肥市还将抓好骨干企业工业品外运、夏季用电、冬季用气等要素保障,力争年内新引进1万名产业紧缺人才。加快推进第六代AMOLED生产线、长鑫12时存储晶圆、通威2.3GW高效晶硅电池等重点项目建设;高起点、大规模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力争实施300个技术改造、50户对标诊断、40项机器换人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明年,合肥市还将实施“智能制造全面提升年”行动,制定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专项政策,集中实施一批制造方式升级、终端产品提档的示范项目。持续性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力争国家级绿色园区“零的突破”、省级以上绿色工厂超30户。 农委 成效篇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2700万人次 合肥市农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以来,合肥市组建市乡村振兴投资公司,推进首批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截至11月,全市纳入“五个一批”项目储备库项目总数197个,计划总投资865.23亿元。1~11月份,新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400家。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数量2700万人次,经营收入26亿元。 截至目前,2017年度70个中心村完成建设,2018年度89个中心村建设形象进度达到8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全市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覆盖率达78.8%。前三季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158元,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9.3%。 计划篇力争打造100个休闲农业示范基地(点) 2019年,合肥市将大力推进三产深度融合,实施粮食绿色增效工程,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农产品加工向精深转变,力争农业招商引资突破100亿元。突出农旅文融合,力争打造100个休闲农业示范基地(点),100场休闲农业节庆,100条休闲农业精品路线。 此外,明年合肥市还将高标准推进蔬菜瓜果、畜禽生产标准化建设,计划全市蔬菜瓜果面积达194万亩,发展稻虾面积达35万亩,蔬菜瓜果农药检测合格率99%以,畜禽水产品检测合格率达100%,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家。高标建成2018年度89个省、市级中心村;全面启动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 科技局 成效篇前三季度有效发明专利同比增长29.3% 合肥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0658件,同比增长29.3%,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较去年年底增长4.65件,达26.25件。技术合同交易额65.55亿元,同比增长20.4%。国家高企总数有望突破2000户,预计净增约400户。 前三季度,全社会研发投入226.86亿元,同比增长16.9%,占GDP比重达3.14%,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三位。强化科技支撑产业创新。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102户,新增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3家。 计划篇积极创建国家超级计算中心 2019年,将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户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5%以上。积极创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国家超级计算中心等。 同时,还将加强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发展,积极推进中科大先研院市场化运作,加快清华公共安全院等研究院发展,推动安大绿研院、广州能源所等项目建设,引进建设中国医学科学院合肥比较医学研究院。 水务局 成效篇已设置河(湖)长5502名 今年以来,重大水利项目巢湖环湖防洪治理工程加快建设,完成投资8.48亿元。灾后水利水毁修复有序推进,列入省计划的6个中小河流和27座小水库加固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加快实施,完成财政专项治理面积20.47万亩。 今年,合肥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顺利通过水利部和省政府的验收。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80个。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还建立健全四级河长湖长体系,设置河(湖)长5502名。 计划篇完成48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明年,合肥市将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夯实县乡两级河长责任,全面实施“一河一策”,推进落实河长制六大任务。同时,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治理面积50.5万亩,解决26.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同时,加快推进省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前期工作,确保2019年项目如期开工。推进2019年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任务,完成建设治理面积50.5万亩,完成48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商务局 成效篇新引进境外世界500强企业3家 1~10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0.89亿元,同比增长9.6%。1~10月,全市(含省属企业)实现进出口258.79亿美元,同比增长29.9%,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3.8、8.8个百分点;全市外贸依存度达到28.1%、比去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新引进境外世界500强企业3家,截至目前共有46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肥投资。截至10月底,全市各类网络经营主体1.39万户。值得一提的是商业街区升级发展,其中,“疊街”被评为“中国特色商业街”,“七桂塘街区”等3条特色街被评为省级特色商业示范街。 计划篇力争实现中欧班列开行突破200列 2019年,全市将力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进出口总额增速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增长5%的目标。加快传统商业转型升级步伐,引进和培育一批电商、汽车等龙头企业;力争建成“互联网+家政服务业”综合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此外,合肥市还将紧抓开放平台建设,力争实现中欧班列开行突破200列;力争开通新的国际国内航空货运航线,加快建设“国际冷鲜港”;跟踪服务在谈和已签约外资项目,推动瑞典宜家家具等相关项目签约、落地和资金到位。 环保局 成效篇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双降一升” 合肥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合肥市的环境质量趋好。一方面,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双降一升”。截至11月19日,PM25、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1.1%、5.1%;优良天数比率为75.7%,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开展系列联合督查、巡查,列入年度治理任务的1402个项目已完成1392个。 另外,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1~11月,全市地表水15个国考断面全部达到考核要求,4条重污染河流已有3条消除劣V类,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质继续100%达标。开展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实施以来相关单位支付5730万元,奖补6735万元。 在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方面,今年90个建制村综合整治目标任务已经完成了81个。创建绿色社区47个、绿色家庭8个、绿色学校13个。今年前10个月,全市共实施环境行政行为案件数1219件,其中行政处罚546件,处罚金额3462万元。 计划篇探索建立河(湖)警长制 2019年,合肥市将紧盯第一轮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及“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巩固提升已经完成任务,杜绝回潮反复。对剩下的整改任务,以及新一轮“回头看”反馈问题,积极整改、长效落实。 同时,制定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从调整产业、土地、能源、运输结构入手,从根本上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以整治超标排放为抓手,统筹开展油、路、车治理和机动车船污染防治,集中力量攻坚南淝河水质提升。 此外,还将探索建立河(湖)警长制;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餐厅等行动,推进绿色消费,提倡绿色居住,鼓励绿色出行。建立健全环境问题有奖举报机制,着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 责任编辑: 肉馅的小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