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手伸向物流业:多地购配件 一个多月装好一把枪
相关标签: [!--togo.keyword--]
案例4
跨3省多地作案
制售包装假药一条龙
“这个案子先后共有5人被抓获归案。尽管是两年前的事,但隐蔽性犯罪特别典型。”昨日,物侦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赵科回忆,目前,有两人已被判处有期徒刑,其余3人正进入诉讼阶段。
2015年7月,西安市寄递物流业实名试点在沣东新城展开。物侦支队与公安沣东分局协作,在沣东新城物流寄递企业内部展开调研检查。其间,警方发现有人经常从外省市通过快递假药的原材料,在西安进行非法加工、生产、包装,再通过网络和快递渠道销往全国各地。
“这是一个跨区域涉及3个省,集包装、生产、销售一条龙的造假、售假犯罪团伙。”为此,物侦支队联合西安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公安沣东新城分局组成联合专案组,物侦支队副支队长张和平担任专案组组长,物侦支队一大队、四大队民警和联合专案组成员协同作战。
两个月后,警方在掌握大量证据后,在长安区将这个假药黑窝点查获,先后将疑犯张某、李某、李某某、朱某等人抓获归案,当场查获尚未来得及售出的成品假药近60箱,其中,大多是用于治疗糖尿病,假冒国药准字头的药品,还有假冒的蜂胶等保健品,涉案价值数十万元。
【案例透视】第一步,“上线”袁某(在逃)在厦门电话遥控指挥远在青海的一男子(另案处理)。第二步,青海男子通过快递寄递物流,将假药原材料从西宁快递到西安“下线”张某处。第三步,张某收到原材料物品后,再以快递方式送到长安区的非法生产假药黑窝点李某、李某某父子处。李某父子与同伙朱某等人非法包装生产。第四步,假药成品生产好后,张某通知厦门的袁某。第五步,袁某通过销售渠道收款后,继续遥控指挥。第六步,张某通过快递将假药寄给袁某指定的收货人。
【警方举措】物侦支队支队长王晓锋介绍,早在2015年,物侦支队就在全市范围内构筑了寄递物流行业治安防控体系。2016年1月开始,物侦支队在全市25家大型寄递物流企业西安分拨中心设立警务室、派驻专职民警监督检查;启动治安信息员奖励机制,将全市1.1万余名快递员逐步发展为公安机关信息员。
与此同时,印发3万张“寄递物品请出示身份证”的温馨提示,张贴在每辆快递车上,扩大寄递实名登记的社会宣传。
反思3:法律法规相对滞后采集标准不统一
一位不愿具名的我省寄递行业人士分析说,寄递物流行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新的社会问题和行业管控难题。而纵观国内寄递物流行业和物流大行业的发展趋势,面对“井喷式”的发展,原有的法律、法规显得相对滞后。
实名制度和开箱验视制度近几年从国家到地方才逐步重视,相应推出有关规定和制度。“除了监管难度大之外,主要还存在一个突出问题。”这位业内人士指出,因暂时缺失统一的采集标准,多年前,国内各个省市和不同部门均有不同的采集标准,导致采集信息不规范,信息不能及时共享,安全隐患多的问题。
反思4:多部门分管管理体制欠完善
昨晚,物侦支队法制大队大队长焦振华分析,主管部门缺失,存在管理真空,寄递物流已经成为运输违禁物品的新手段。当前,寄递物流行业特别是物流业的监管呈现多元式、割裂式现状,按照职责、阶段、区域、范围等,分别由航空、铁路、交通、邮政、商务、公安、工商等多个部门抓分管,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统筹完善的管理体制。
焦振华称,正因为如此,一些涉黄、涉枪、涉爆、涉假、涉非法出版物品以及管制类物品、危险化学物品等,通过寄递物流渠道流向社会。
另外,在治安状况方面,还存在一个突出问题,行业监管之后,内部管理失范,寄递物流场所成为侵财类案件多发的新场所。
区域间的差异、寄递物流24小时不间断运行,也给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