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座泵站1800余部设备已检修

  泵站调蓄池服务下穿桥两米就是警戒线
 
  今年4月12~13日,市防洪办分成四个检查组对各区、各开发区和市直有关单位汛期准备工作开展了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要求责任单位制定措施、落实责任,限期整改、逐一销号,及时消除问题隐患。
 
  6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铜陵路立交泵站,从一座不起眼的小院子进去,来到泵站核心区域。在工作人员江师傅的带领下,走下楼梯,昏暗的地下空间内透着一股寒意。
 
  借助窗户透进来的光线可以看到,这是一片非常宽阔的地下空间,有三个巨大的管道嵌在地面。江师傅告诉记者,这个地下空间其实是一个直径在十米左右,深约五米多的“大圆桶”,记者所看到的是第一层设备层。
 
  顺着楼梯再往下走,就到了收集雨水的调蓄池,那里已经没有任何阳光的光线,只能凭借手电照路。楼梯的扶手上湿漉漉的,再往下走十几个台阶,记者看到浑浊的水没有一丝波动,散发着一股腥味。
 
  江师傅告诉记者,这个调蓄池最多能蓄5米深的水,主要就是为附近的下穿桥服务。“一旦大雨来临,下穿桥的积水全部汇聚到这里,达到一定水位后,泵站会自动启动抽升,将雨水排入河道。”
 
  江师傅说,在监控仪器上能够清楚看到调蓄池的水位高度,一旦达到两米以上,就会立刻启动水泵进行抽水。记者在仪器上看到,目前水位高度在1.13米。
 
  63个泵站建设改造今年开工
 
  据了解,根据《合肥市城市排水防涝三年行动方案》,合肥市将按照大城市有效应对30~50年一遇降雨标准,分三年实施易涝点整治和排水管渠、排涝泵站、雨洪行泄和调蓄、雨水渗透和利用四大工程共73个项目,总投资84.6亿元,其中计划2017年开工建设63个项目,总投资27.4亿元,重点实施道路立交道口、城市低洼地等区域的泵站建设改造工程。
 
  在城市排水防涝补短板上,合肥市共梳理易涝点21处,制定相应的整治措施和工程建设计划。对影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易涝点,在2017年7月底前完成整治;对整治难度较大的易涝点,科学制定整治计划,分步组织实施,同时落实应急措施。
 
  此外,为完善城市排水管网,合肥市将开展老旧排水管涵改造,并结合道路建设。同时在今年汛期前,各区、开发区要开展排水管渠清淤,及时组织排涝泵站设备大修、检修,确保设施设备运行正常。同时,完善城市排水防涝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抢险队伍,配备抽水泵、移动泵车、移动电源车等应急抢险设备,提升应急抢险能力。
 
  最大规模汛前检修更新泵站设备
 
  为了避免汛期内河水位顶托影响排涝,需要根据城市内河水位控制要求优化泵站运行。合肥市防洪所泵管科的负责人表示,今年5月初对82座泵站共1800余台(套)设备进行检修,本次检修从数量来说,是历年来检修设备量最大的一次汛前检修,可以更好应对2017年汛期中出现的突发状况。
 
  负责人称,今年在唐桥雨水泵站更新了五台水泵,增加了三台除污设备;在西李郢泵站更新了两台泵站。同时对合肥杏花和逍遥津调蓄池进行维护,调蓄池在降雨初期可以截留超过污水泵站提升能力的合流水,将其存储于调蓄池内;雨后污水管网负荷允许时将池内水提升至污水处理厂,减少初期雨水对水体的污染,消减降雨峰值对排涝的压力。
 
  “接下来,还将对泵站的供电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在池郢泵站和巢湖路泵站增加三台柴油发电机组,保障泵站供电。”负责人说道。
责任编辑: 一米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