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徽商回归遇见AI 掀起一次价值千亿的“智造”共振
相关标签: [!--togo.keyword--]
摘要: 9月20日下午,从全国各地赶回的徽商商会会长、深耕产业的徽商企业家、扎根安徽的徽商领军者齐聚合肥,参加徽商引领高端制造业发展对接会。
9月20日下午,从全国各地赶回的徽商商会会长、深耕产业的徽商企业家、扎根安徽的徽商领军者齐聚合肥,参加徽商引领高端制造业发展对接会——这不是一场普通的行业盛会,而是自2018年世界制造业大会创办以来,第7次以徽商为主角的高端制造对接平台。 熟悉的乡音与专业的制造话题交织,印证着这场盛会的独特定位:这不仅是徽商回归家乡、共话制造的“家族聚会”,更是徽商引领中国高端制造业突围的“主场发声”。 对接会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徽商”展开:徽商企业家站上讲台分享AI赋能制造的实践,首次发布徽商回归年度报告,徽商“凤还巢”投资项目现场签约落地……从主旨演讲后的“徽商分享”到特别推介后的“徽商项目”,从金融机构为徽商量身定制的服务方案到全球徽商组织助力产业协同的倡议,这场大会彻底打破“行业会议”的模式,成为徽商展示实力、链接资源、反哺家乡的“专属舞台”。 定制化服务打通“创新堵点” “家族聚会”的核心议题之一,便是“回家投资”。 本次对接会发布的《徽商回归年度报告(2025)》,首次全景呈现徽商“凤还巢”的成绩单:2024年,安徽亿元以上在建徽商回归项目达777个,实际到位资金1313.4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制造业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150.3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87.6%,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绿色食品成为热门赛道——一组组数据,印证着徽商“恋乡不守土,离乡不忘本”的情怀,也让“家族聚会”有了实实在在的成果落地。 家乡的“诚意”,也为徽商回归注入了“亲”和力。在对接会的特别推介环节,有5位市县领导围绕特色产业集群、区位交通优势、最佳营商环境和“双招双引”政策等作了精彩推介。 此外,国元证券在安徽推出了“科学家陪伴计划”,这是知信行统一,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与陪伴支持。其背后蕴含着新质生产力逻辑:一是科学技术的突破,解决硬科技、卡脖子的技术问题;二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何借助数字化、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提质扩量增效;三是生产要素的创新,核心是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对接,形成一条黄金赛道,围绕创新链,寻找产业链和生态链,创新了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现场,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党委书记冯必凤也表示,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发挥国有银行主力军作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安徽科技大省,拥抱徽商企业,以赋能智能制造为己任,运用系统思维、生态思维、全周期思维,构建新型服务体系,为人工智能产业注入金融活水。 今年,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各项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制造业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分别突破1400亿元和1800亿元,这三年人均增速分别为53%和27%。这得益于坚持系统思维促企业向新向智,全周期思维陪伴企业筑梦圆梦,生态思维助价值共创共赢。 从“制造”到“智造”的徽商实践 如果说“回归”是“家族聚会”的温情底色,那么“引领智造突围”便是徽商“主场发声”的核心底气。 在“徽商分享”环节,多位徽商企业家带来的实践案例,无一不指向“AI赋能制造”,用技术突破诠释着徽商在高端制造业的引领作用——这不是简单的“跟风创新”,而是徽商基于产业痛点的“精准破局”。 在《面向工业场景的具身智能落地路径》演讲中,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玮提到,机器人的本质是人类的“市场工具”,其核心使命是服务制造业,是人工智能在先进制造领域的重要载体,二者的完美结合应首先落地于制造业。他期待着,用智能机器人解放人类生产力,让人人会用机器人,厂厂都装机器人,家家都有机器人。 农业领域,徽商企业用AI打破“靠天吃饭”的传统。比如,上海易航海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明星,带着“AI种菜”的实践回到家乡分享。 高明星认为,AI是现在最前沿的科技力量,与农业融合,可以实现从一粒种子到绿叶菜、包装、加工的全程自动化,每天都有菜收。AI对农业生产的革新体现在AI精准决策,让作物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环境,重新定义农业效率。同时,AI可以赋能产业集群打造,通过大数据将流通端、生产端、消费端三端联结在一起,实现三端融合的场景。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关键在于构建农业产业集群新生态。 广州紫为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友良发表了《“人工智能+”与应用场景创新》的演讲。顾友良认为,人工智能与多产业融合将催生新方向,如“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和“智能体+机器人操作系统”的巨大市场潜力。 “只有把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以及土地、人才、技术、资金、数据要素一体化融合,才能推动新经济形式落地。”顾友良说,人工智能的未来是能在线下可交互的数字产业园区,应以新科技推动新产业、新产业改变新生活,新生活推动新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球首席执行官夏迎松发表了题为《AI赋能智能制造共创高质量发展》的演讲。夏迎松认为,如今的制造业竞争,已从“比产能”转向“比智能技术应用能力”——谁能高效生产、降本增效、灵活应对订单变化,谁就能抢占先机。 新时代徽商的“利他共生”与责任担当 在夏迎松看来,智能制造从来不是“独善其身”的竞赛,而是“利他共生”的征程。他呼吁,少一点“技术壁垒”顾虑,多一点“互通有无”胸怀;少一点“单打独斗”坚持,多一点“协同共赢”行动。 从明清时期“贾道儒行”的诚信经营,到新时代“崇文尚德、务实创新”的精神内核,徽商精神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中不断被赋予新内涵。 截至2024年底,全球共有各类徽商组织566家,其中国内231家、海外57家,这些组织不仅是招商引资的桥梁,更是产业协同的平台。 比如,作为市级徽商组织典范 ,拥有会员单位4000多家,2024年举办“宜商面对面”产业链对接会,促成50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涉及汽车及零部件、化工新材料、现代纺织、综合行业(现代服务业及其他产业)四大领域。 从AI赋能的技术突破,到金融护航的资本助力,再到归雁筑巢的区域协同,新时代徽商正以“徽骆驼”的坚韧、“黄山松”的挺拔,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正如《徽商发展报告2025》所写:徽商以创新为魂、以文化为根,在全球发展的同时不忘反哺家乡,共创未来。 责任编辑: 刘德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