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称《规划》)发布。
 
  医疗资源将向农村倾斜
 
  我省将优化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医疗资源向皖北地区和大别山革命老区倾斜、向基层和农村流动。打造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3个区域医疗中心,阜阳市、安庆市2个区域医疗次中心,淮北市、亳州市、黄山市、宿松县、金寨县、泗县、天长市、广德县8个区域医疗基地。重点支持省属公立医院在皖北和大别山地区跨区域建立医联体。
 
  对新建城区、郊区、卫星城区等薄弱区域,由地方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建设公立医疗机构,提高妇幼健康、公共卫生、肿瘤、精神等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鼓励社会资本在亳州市、宿州市等医疗资源薄弱区域举办医疗机构。我省还将探索新的执业模式,简化个体行医准入审批程序,鼓励医师利用业余时间、退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
 
  构建水陆空立体化救援网络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高龄孕产妇增多,我省将建设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强化省、市、县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儿童急救体系,扩大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7%以下,低体重率降低到5%以下。
 
  我省还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依托省办综合性医院在皖南、皖北、皖中分别设置1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推进国家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安徽省移动医疗中心)和省卫生应急演练基地建设,构建水陆空立体化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提升省核辐射和中毒紧急救援能力。
 
  为倡导健康的生活理念,我省将建设中医药博物馆、宣传基地以及中医药文化公共设施。到2020年,争取建成50个健康促进与教育优秀实践基地。大力开展无烟环境建设,党政机关率先建成无烟单位,全面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强化戒烟服务。健全健康素养和烟草流行监测体系,15岁以上人群烟草使用流行率控制在25%以下。构建场地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实行工间健身制度,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我省将建立以基层为重点的慢病防控体系,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逐步开展血压、血糖升高、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等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患病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将口腔健康检查和肺功能检测纳入常规体检。现代高节奏的生活工作,让很多年轻白领存在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我省将逐步建立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开展焦虑、抑郁等常见精神障碍早期筛查和干预试点。《规划》显示,我省还将健全死因监测、肿瘤登记报告和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制度,对高发地区重点癌种开展早诊早治工作,早诊率达到55%,提高5年生存率。
 
  我省有着丰富的中医药资源,《规划》显示我省将借助孔子学院、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等平台,推动安徽中医药走出去。还将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打造省级中医疑难重症会诊中心,建设中医专科专病联盟。利用丰富的资源,我省将推动健康医疗旅游业发展,重点培育皖南山地运动和康复疗养、皖中高端医疗和温泉养生、大别山生态养生、皖北中医药康复养生等品牌,开发有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支持发展疗养康复、美容保健等旅游新业态。
责任编辑: 一米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