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更名潮折射发展之变
相关标签: [!--togo.keyword--]
今年以来,房地产企业掀起了一波更名潮。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近20家房企变更了名称,将名字中的“房地产”“地产”去掉或者替换。在持续宏观调控之下,中国房地产企业也开始寻求转型,思考在新周期的发展方式。 从地产到发展 房企更名忙 今年,全国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陆续发布,引发了行业短期调整。连续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尽管许多房企认为地产行业的利润和回报率依然较好,却不约而同地开始寻求转型,而更名成为企业转型的标志。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近20家房企更名。2月22日,时代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时代中国控股有限公司”。9月13日,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深圳市万科发展有限公司”。 在万科更名的同一天,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名称变更为“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保利发展董事长宋广菊说,美好生活需求更加多元,那么公司一定会思考并驾驭变化,“保利发展”代表着未来的发展逻辑与方向。 以万科、保利为代表的房企纷纷开始多元化业务布局,更名映射出大型房企正在从“单一开发”转向与地产开发相关业务的“多元结合”。 从开发到运营 地产仍是中心 “长租公寓是我们的主营业务之一。”龙湖集团广州公司总经理毛文斌表示,除了地产开发,公司的核心业务还包括商业运营、长租公寓、智慧服务。 2017年龙湖地产合同销售金额为1560.8亿元人民币,成为房企千亿俱乐部的新成员。今年7月,龙湖地产有限公司更名为“龙湖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随着中央提出“房住不炒”的要求,地产开发商开始更多的持有物业,并进军房屋租赁市场,龙湖就是其中之一。 相比恒大,万科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跨出了一小步。不久前,万科与华为合作,在广州推出针对企业的智慧园区。从住宅到商业,地产始终是核心业务。但通过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房企也拓展了业务的边界。 目前,多元化与跨界合作成为一些房企的转型选择。许多地产企业将长租公寓、养老地产视为多元化探索的新领域,对未来发展空间抱有很大信心,但他们也坦承:目前进军这些领域并不赚钱。 行业调整期 穿越周期是关键 尽管房企将名字中的“房地产”去掉,但企业对置业的需求并未减少。根据万科公告披露,今年第三季度,万科新增67个项目,需支付的权益价款为538.8亿元。按照权益金额计算,万科三季度合计拿地金额接近500亿元,达到458.7亿元。 数据显示,保利发展三季度拿地权益金额为244.1亿元,保利湾区公司副总经理闫志强说,目前公司的土地储备可以满足3年的发展需求。面对这个七八千亿元的市场,公司未来仍将持续拿地。 事实上,房企对于市场仍抱有信心。这种信心也体现在公司业绩表现上。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前9月销售破千亿房企增至19家。 责任编辑: 肉馅的小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