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蔡司镜头”老视健康科普活动走进合肥普瑞眼科医院
相关标签: [!--togo.keyword--]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健康老龄化成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途径。为关爱中老年人眼健康,12月26日,合肥普瑞眼科医院举办了“行走的蔡司镜头”老视健康科普活动。眼科专家聚焦高发于中老年人的老花眼和白内障等问题,围绕眼疾表现、治疗技术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生动详实的知识讲解,并就公众广泛关注的人工晶体国采政策的实际利好及临床实施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助力中老年人在提升眼健康素养的同时,积极通过优质普惠的前沿眼科技术改善视觉质量。 2023年安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省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1285万人,占总人口的21%[1]。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安徽省政府印发《安徽省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着力构建“皖美养老”服务体系,助推老年人生活品质提升。健康是一切的基础,在晚年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性作用,尤其是眼健康作为独立生活和社会参与的前提,更显得不可或缺。然而,中老年人普遍面临老花眼和白内障困扰,长期处于模糊不清的视力状态,日常活动严重受限。在此背景下,加强眼健康科普教育、助其提升常见眼疾应对能力已势在必行。
合肥普瑞眼科医院集临床医疗、预防保健、医疗技术开发为一体,医院专科设置完善,专家队伍业务精良,具备满足患者多层次多样化的眼健康需求的强劲实力。普瑞眼科安徽省区总院长廖荣丰表示:“人人都有看得清的权利,中老年人也不例外。过去,由于医疗水平的限制以及科普教育的不足,许多患者认为老花眼和白内障无法改变,加之用眼需求比较单一,鲜少有人主动寻求治疗。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电子产品的普及,中老年人的用眼场景也日益丰富,治疗诉求也从‘看得见’提升为‘看得自然、舒适’。得益于眼科技术的发展,中老年患者如今有了更多改善视力的机会,与此同时,国采政策的落地也带来了更加优质的治疗选择。基于此,我们更应该加强科普教育,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目前,白内障手术已经完成了从“复明时代”到“屈光时代”的跨越。合肥普瑞眼科医院白内障专科主任、主任医师江军表示:“这一转变不仅得益于检查设备、手术设备与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人工晶状体的创新。过去,白内障手术主要使用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解决的是基本的生活用眼需求,看近时仍需佩戴老花镜。而如今,全视觉三焦点等功能性人工晶状体能够同时解决老花眼、近视、散光等多种屈光问题,实现远、中、近全程视力清晰的目标,满足患者的摘镜愿望。然而,过去由于这类晶状体价格较高,许多患者无法负担。但国采后降价至少40%并纳入医保,使得全程视力变得可望可及。”
国采政策带给临床的实际变化,一线医生往往体会最深。江军主任分享了近期的一位患者故事。张先生年近花甲,仍奋战在工作岗位,然而却苦于近视、老花眼和早期白内障问题,无法在工作中准确处理细节工作,更难以享受他钟爱的钓鱼活动。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先生从网上了解到,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不仅能解决白内障问题,还能一并改善近视和老花眼,术后视力能接近年轻时的水平。不仅如此,他还得知由于国采政策的实施,这种治疗手段比过去更实惠,于是他决定接受治疗。经过前期的详细检查和评估后,张先生最终植入了全视觉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第二天,他便恢复了清晰的远、中、近全程视力,不仅工作回到正轨,还重新找回了钓鱼的乐趣,精神状态也焕然一新。江军主任表示:“自政策执行以来,功能性人工晶状体的应用显著增加。为了确保每位患者都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我们会根据其眼部情况和需求,帮助他们做出最适合的选择。”
活动现场,眼科专家详细阐明了关于人工晶状体的认知误区。许多人误以为人工晶状体需要定期更换,实际上其使用时限通常可达终身。对于术后眼内适应性的担忧,专家表示,现代人工晶状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会产生排斥反应,绝大多数患者术后能够顺利适应。此外,一些人工晶状体采用独特的平板四襻光学设计还可以尽可能提升眼内稳定性,规避移位或松动情况的发生。 本次科普活动不仅带来了专业眼科知识,还通过互动答疑消除了患者的治疗疑问,在眼健康需求日益攀升的背景下,为中老年朋友带来了一场及时、权威且富有实用价值的科普盛宴。廖荣丰院长表示:“未来,普瑞眼科还将坚持‘用爱传递光明’的服务宗旨,倾听患者心声、满足患者需求,为安徽及周边老百姓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眼科服务。” 责任编辑: 田静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