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之上,盛开的艺术之花


    我的所有作品都和社会发生关系,芜湖是我的家乡,关注它,是艺术家的本能。


——应天齐


    时间回到2014年的秋天,青弋江畔,被保护起来的芜湖古城现场。一场名为“遗存·再生的艺术活动正在开展。站在废墟之上,拿着扩音喇叭,忙碌答疑的人,正是应天齐。

 

图片1.png


    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了故乡,芜湖。


    应天齐长期深植于民间,在艺术圈内竞相标榜国际化的时候,他却执拗地返归故乡,并从中汲取当代艺术本土化的核心理念。对微小标本进行持续审视与解剖,将中国民间社会几十年来沧海桑田的历史进程呈现出来。即使,此时他已是享誉国际的当代艺术家。


    芜湖古城是现代社会的幸运者。在城市快速建设的浪潮中,古城原址保存了下来,而且建制完整。但这些保留下来的建筑,却面临着被遗忘、被经济发展碾压的危险。


    应天齐在威尼斯双年展上的《砖魂》,将芜湖古城的遗存和再生问题,推向了全世界。作为国内唯一的以建筑作为载体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在过去的30年,应天齐教授一直坚持沿用安徽本土的文化遗存资源作为其创作的母题。艺术家的本能令他决定要将掩藏在废墟之下古砖挖掘出来,再现它们的价值。

 

图片2.png


    古城虽然百废待兴,但它保存的完整建制与街巷布局,如城隍庙、衙署、儒林街、萧家巷等,在历经无数次战争变迁都得以留存至今。那么这座血肉骨骼都俱全的古城,才能承载过去与未来。


    砖墙,就是见证了它变迁的最基本的载体。


    一人拣砖到万人拣砖,用了一周。艺术不再只是艺术家的独创,而是与公众一起行动的共享。也是芜湖古城城市精神的回归。 


    “遗存•再生”艺术计划诞生了,古城的新生也开始了新的步伐。

 

图片3.png

责任编辑: 许吴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