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斐然!合肥“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出炉
相关标签: [!--togo.keyword--]
10月25日,记者从合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获悉,“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正式出炉,您最关心的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社会民生等方面的规划落实情况,都在这次评估的范围内。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开工建设9260公里,城镇新增就业63.17万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15所......从中期评估结果看,《纲要》确定的加快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培育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城市治理体系、着力打造城乡协调的现代化都市区等9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总体进展顺利。
阔步迈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近年来,合肥市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先后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等,成为国内集五大“国字号”创新品牌于一身的唯一城市。
此外,合肥在基础研发上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量子通信、铁基超导、智能语音、强磁场等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建成了全球首个量子通信城域网,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由中科大主导研制。同时,诞生了世界第一台量子计算机、首款多语种实时翻译机、首条平板显示10.5代线,研发出我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双离合自动变速器、X射线口腔CT诊断机、太赫兹人体安检仪等。
目前,合肥拥有各类研发机构1316家,院士工作站47家,博士后工作站98家;拥有各类人才173.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86万人,两院院士108人;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8%,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长309户,总量达1666户。
更具获得感的幸福城市魅力凸显
记者从报告中获悉,自“十三五”以来,城镇新增就业63.17万人,2016年和201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3.03%和2.86%。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两次提标,增至每人每月145元,逐步缩小城乡低保标准差距,低保城乡统筹范围由城区扩展到县域。同时,全市累计开工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76557套,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15所、新增学位17.4万个。
此外,市医疗卫生财政投入累计达174.52亿元,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241家,城市社区卫生机构覆盖率达98%以上,城乡居民新农合参合率达105.43%。出台“1+20+X”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市、县两级累计安排各项财政扶贫资金40多亿元。至2017年底,全市112个省级重点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之初的4.8%下降至0.06%。
深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近年来,合肥市城区建成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公园游园、水系风光带、景观道路,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6%。同时,重点领域污染防治成效显著,2017年,PM10和PM2.5浓度分别为79.9、56微克/立方米,分别下降4.9%和1.7%,成为全省唯一实现“双下降”城市,顺利获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和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总体上看,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纲要》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指标和任务完成情况较好。创新发展5个指标全部为良好,位居第一,说明我市创新驱动战略成效突出;民生福祉有11个指标为良好(指标数为14个),说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得到了体现;生态文明有4个指标为良好,说明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生态恢复效果较明显;协调发展有3个指标为良好,说明城乡差距有所缩小,城乡一体化发展有了新进展;经济发展有3个指标为良好,4个指标显示为正常,这主要与宏观环境变化有关。 责任编辑: 肉馅的小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