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省发改委公布《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意见。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获悉,未来几年,我省一些有条件的乡村居民,有望用上天然气。到2020年,我省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脱贫攻坚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今后,我省将促进乡村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自然秀美,形成科学合理的乡村空间布局体系。建设淮北平原区、江淮丘陵区、沿江平原区、皖西大别山及皖南山区四大现代农业功能区。同时,进一步优化中心村布点,确保布点建设的中心村成为农村人口永久居住点。

 

  以大别山区、皖北地区和行蓄洪区为主战场,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今年起,省级财政新增专项扶贫资金50%以上用于深度贫困县,每个深度贫困县每年扶贫再贷款规模不低于2亿元。

 

  差异发展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集中上楼

 

  我省将构建差异化的乡村发展格局。一方面,鼓励集聚提升类村庄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主导产业支撑,支持专业化村庄发展。城郊融合类村庄要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对于特色保护类村庄,将注重保持村庄赖以生存发展的整体空间形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建筑,注重传承民风民俗和生产生活方式。

 

  另外,坚持村庄搬迁撤并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依托移民新村、小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等适宜区域进行安置,避免新建孤立的村落式移民社区。搬迁撤并后的村庄原址,因地制宜还林还草还湿。农村居民点拆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并经村民会议同意,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集中上楼。

 

  水利体系形成国家第二条南北水运大动脉

 

  我省将充分发挥引江济淮工程对保障供水、改善环境和乡村发展的促进作用,营造一河清泉水、一道风景线、一条经济带美好格局。深入挖掘水利枢纽和输水河道的旅游功能,创建以水润江淮、生态运河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品牌体系。依托引江济淮工程,构建江淮大运河,形成平行京杭运河的国家第二条南北水运大动脉。

 

  在淮河干流治理方面,重点实施淮河干流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长江干流治理方面,重点实施铜陵河段综合整治等5项骨干工程。在供水安全保障方面,实施驷马山引江补源工程,建成淮水北调工程;加快下浒山、扬溪源等大中型水库建设。未来几年,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提高到80%以上,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不低于85%。

 

  基础设施推动居民生活等领域使用天然气

 

  到2022年,全省要基本实现村民组通硬化路,全省农村地区实现安全稳定优质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鼓励引导大中型商贸、电商等企业加大农村设施网络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将有序推进天然气下乡,在有条件的乡村推动居民生活、公共服务、小型工商业等领域天然气利用,采用管道、独立供气、压缩天然气等方式,打通农村天然气利用的“最后一公里”。此外,引导电信运营商加大农村网络建设投入和布局,提升4G网络覆盖水平和接入能力,逐步开展移动物联网建设应用和5G建设布局。

 

  公共服务乡镇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

 

  在公共服务方面,我省将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大别山革命老区和皖北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支持各地开展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到2020年,全省乡镇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全省三分之一的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所有中心卫生院达到一级综合医院医疗能力。推动以县城或中心镇为核心的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对山区人口密度较小、村医缺乏的行政村实行乡镇卫生院驻点、巡回医疗,弥补基层医疗资源不足。
 

责任编辑: 肉馅的小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