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记者从2018年合肥市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上获悉,在成功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之后,合肥市已拥有家电、装备制造、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4个千亿元产值的产业,GDP总量稳居省会城市“十强”。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全市紧抓节能工作不放松。2017年,我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2216.60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82%,低于省控目标和GDP增幅0.12和5.68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22%,超省控目标1.56个百分点,圆满完成省下达我市年度能源消耗“双控”目标任务。

 

  合肥紧抓重点领域节能

 

  近年来,合肥市坚持以节能目标考核为抓手,统筹协调,扎实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商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迈上新台阶。

 

  强化政策牵引,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节能、节水技术改造改造,2017年共组织实施重点节能项目31个、节水项目8个,至年底分别完成节能技改项目22个、节水项目3个,可实现年节能量34656.5吨标准煤、节水量79.94万立方米,2017年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79%,降幅高于单位GDP能耗2.57个百分点;出台《合肥市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新增绿色建筑面积4329万平方米,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面积4347.1万平方米;组织实施“车、船、路、港”千家企业节能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营运客货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1.2%,淘汰老旧车辆2664辆;推动大型商贸企业万元营业额能耗同比下降2.31%,合家福购物中心有限公司(马鞍山路店)成为我市首家绿色商场;积极推进4家国家级、25家省级、13家市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

 

  能耗“双控”目标是省政府考核市政府的“一票否决”指标,对此,合肥市迅速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出台了《合肥市“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控制全市22户水泥企业能耗增幅不超过5%,压减前100户商业企业用电量20%左右,限制道路、市政景观过度照明,对30户能耗增长过快企业开展节能专项监察,对能耗最大的5户企业逐个上门沟通,艰难扭转了被动局面,最终顺利完成年度能耗“双控”目标任务。

 

  能耗“双控”成新常态

 

  同时,合肥市在省内率先开展节能量交易试点,按照“一个办法、三个平台”的工作思路(即制定一个节能量交易试行办法,打造节能量交易、工业能耗监测和城市楼宇能耗监测等三个平台),出台《合肥市节能量交易(试行)办法》,委托第三方机构完成合肥市节能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今年将正式开展交易试点。

 

  率先启动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建设。超前谋划、系统推进,在省内率先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完成合肥市工业企业能耗在线监测和城市楼宇能耗在线监测两个平台一期项目建设,首批60家(含工业企业30家,城市楼宇30家)重点用能企业(单位)纳入监测范围。

 

  率先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管体系建设。在前期已基本完成我市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的基础上,将鼓励企业开展能管体系建设工作列入2017年“1+3+5”政策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免费为全市50户重点用能单位提供能源管理体系咨询与认证服务,帮助企业优化能源管理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率先开展工业企业水平衡测试工作。将支持工业节水纳入政策支持范围,在省内率先启动工业企业水平衡测试工作。2017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免费为22户重点工业企业提供了水平衡测试服务,帮助企业加强节水管理、挖掘节水空间。目前,22户企业均已取得水平衡测试合格证。

 

  接下来,合肥市将以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力争以优异成绩向全市人民交上满意答卷,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
 

责任编辑: 肉馅的小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