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毁掉孩子视力这件事上,很多人归罪于手机、电脑。
 

  然而,眼科医生却不这么认为。在很多时候,毁掉孩子视力的“杀手”,不是手机,也不是电脑,而是父母的“不重视”。
 

  1、不重视孩子的视力检查
 

  据统计,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目前,我国人口近视发生率为33%,是世界平均水平22%的1.5倍。中国学生的近视率位列世界第二。
 

  一般三岁后,家长就应该定期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视力检查,包括:验光度数、眼轴长度、屈光状态、角膜曲率、眼压,将这些数值记录下来,建立一份屈光发育档案。
 


 

  事实上,很多家长都缺乏这个意识,觉得近视眼高发至少在小学后,加上幼儿园常规体检中有近视检查项目,所以一般不会带孩子去做详细的视力检查。事实上,幼儿园的近视检查比较粗略,很多问题都发现不了,只有详细的视力检查,才可以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干预,减缓甚至避免近视的发生。
 

  很多孩子,就是因为从来没去医院做过视力检查,也没建立屈光发育档案,错过了预防矫正的时间,导致近视。等家长发现,为时已晚!
 

  2、不重视培养孩子好的用眼习惯
 

  通常父母把孩子近视的元凶归结于孩子玩手机、电脑,其实单纯玩手机,并不会给眼睛带来永久性的生理损伤,它只会让眼睛感觉到疲劳、干涩、发红或看东西模糊、头晕等等。
 

  我们可以这样说,孩子近视的原因不是玩手机,而是长时间玩手机玩电脑(重点在于长时间)。
 

  青少年近视眼以长期用眼距离过近引起者为多见。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很强,当书本与眼睛的距离达7-10厘米时仍能看清物体,但如果经常以此距离看书、写字、玩电脑,就会使眼睛的调节异常紧张,从而可形成所谓的假性近视。
 

  如果长期调节过度,使睫状肌不能灵活伸缩,由于调节过度而引起辐辏作用加强,使眼外肌对眼球施加压力,眼内压增高,眼内组织充血,加上青少年眼球组织娇嫩,眼球壁受压渐渐延伸,眼球前后轴变长,超过了正常值就形成了轴性近视眼,所谓真性近视。
 


 

  对此,眼科专家建议是:
 

  玩手机并没什么问题,关键是要间隔的休息,缓解眼睛疲劳,建议使用“20-20-20”规则。

  20:找一个20英尺的地方(6米远)

  20:远眺20分钟

  20:然后眼睛再休息20秒
 

  3、不重视孩子的户外活动
 

  关于户外活动,这也是一个多数家长都忽略的问题。绝大多数家长热衷带孩子上各种兴趣班,而这些兴趣班大多是室内的,比如书法、钢琴、画画、围棋等。
 

  有研究发现,孩子每天户外活动3小时以上,可以大大降低发生近视的概率。
 


 

  其实,充分的户外活动,特别强调暴露于户外的时间与光照度,可以有效预防儿童近视的形成。
 

  4、不重视孩子近视的控制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就戴眼镜,度数再涨了就换眼镜。
 

  其实,孩子的近视度数增长是可以控制住的。目前有一种控制近视度数增长的利器——角膜塑形镜。
 

  角膜塑形镜,亦称OK镜,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是通过使用特殊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对称地、渐进式改变角膜中央表面形状来控制近视的。

 


 

  对于一些近视增长过快的孩子,建议家长带去找眼科医生看看是否适合通过佩戴角膜塑形镜来控制。
 

  最后,还是再啰嗦一下,孩子近视真的很遭罪。 不仅影响日常生活与学习,甚至会影响未来的就业。所以,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视。
 

  专家简介


陈林义

教授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原中国科技大学医院院长、眼科主任,中国科技大学儿童弱视、斜视研究治疗中心主任,全国儿童眼科专家,全国儿童弱视、斜视、小儿眼科学会委员,安徽省近视眼防治研究会会长,原安徽省眼科学会常务委员、安徽省儿童弱视、斜视、小儿眼科学组组长,安徽省激光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实用防盲技术》杂志编委,(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编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小儿眼科、儿童弱视、斜视及青少年近视防治的诊疗。曾多次荣获中国科学院、安徽省、中科大等授予的荣誉称号,2010年荣获中华眼科学会奖。

  

叶龙玲

斜弱视与小儿眼科主任
 

  合肥名人眼科医院斜弱视与小儿眼科学科带头人,国际隐形眼镜教育者协会(IACLE)资深会员,角膜塑形镜(梦戴维)资深培训讲师,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擅长斜视显微微创手术、复杂性斜视手术、弱视治疗、青少年近视防治。师从全国小儿眼科专家陈林义教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在全国重点专科三甲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眼科中心专攻儿童斜弱视诊疗和斜视显微微创手术,提高了安徽省斜视手术的综合治疗水平。

责任编辑: a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