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眼睛总是水汪汪的,风一吹、遇冷就更明显,甚至眼角还经常挂着黄白色分泌物——这不是“情绪化”,而是泪道出了问题,医学上称为“泪道阻塞”。
 
 
    先搞懂:泪道是啥?为啥会堵?

    咱们的眼睛每天都在分泌泪液,除了湿润眼球,泪液还能冲刷灰尘、细菌,相当于眼球的“保护液”。这些泪液不是一直停在眼睛里,而是通过一套“排水系统”排出去——这套系统就是泪道。
 
 
    简单说,泪道像眼睛的“下水道”:泪液先通过眼皮边缘的“泪点”,再汇入“泪囊”,最后通过“鼻泪管”流到鼻腔。

   当这套“下水道”的任何一段被堵住,泪液排不出去,就会积在眼睛里,形成“溢泪”;如果堵塞时间久了,泪液在泪囊里存久了,容易滋生细菌,就可能引发感染,出现眼角红肿、流脓,这就是“泪囊炎”。

    泪腺阻塞,有哪些典型表现?

    最核心的信号是溢泪:无论是否伤心,眼睛总像哭过一样,眼泪汪汪的。尤其在冷风、强光刺激下,症状会更明显。
 
    如果合并感染,还会出现:

     - 眼角有黄白色分泌物,早上醒来可能糊住眼睛;

    - 内眼角皮肤发红、肿胀,按压时可能有痛感,甚至挤出脓液;

    - 严重时可能引发眼睑炎、角膜炎,出现眼睛发红、疼痛、视力模糊。
 
 
    谁容易被泪道阻塞“盯上”?

    泪道阻塞不分年龄,但不同人群的常见原因不太一样:

    - 小宝宝:多数是“先天性泪道阻塞”。胎儿时期,鼻泪管末端有一层膜,正常会在出生后1-2周内打开。如果这层膜没打开,就会堵住泪道。

   - 成年人:多和“后天因素”有关。比如慢性炎症反复刺激,导致泪道黏膜增生、粘连;眼外伤损伤泪道;长期揉眼、不注意卫生,让细菌反复感染;甚至鼻腔疾病也可能压迫泪道。

    -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泪道组织退化、变窄,也容易出现阻塞,加上老年人常患慢性眼病,风险更高。
 
 
    如何预防泪道阻塞?

    1.注意眼部卫生:不用脏手揉眼,毛巾、脸盆专人专用,避免细菌感染。
 
 
    2.及时治眼病:沙眼、结膜炎、角膜炎等要尽早治疗,避免炎症蔓延到泪道。

    3.保护眼睛免受外伤:避免眼部碰撞、划伤,减少泪道损伤风险。

    4.关注特殊人群:家长多观察宝宝眼睛,若持续溢泪、分泌物多,及时就医;老年人定期查眼,早发现问题。

    别让“眼泪汪汪”拖成大麻烦 !泪道阻塞看似是“小问题”,但长期不处理可能导致慢性泪囊炎、角膜炎,甚至影响视力。如果发现自己或孩子眼睛总流泪、有分泌物,别想着“忍忍就好”,及时到眼科就诊——早诊断、早治疗,多数人都能恢复正常的“泪液循环”。
责任编辑: 许吴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