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最新出台的《合肥市健康儿童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重新规划和布局合肥市妇幼保健综合体。2019年底前,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提供儿科门诊服务。

  重新规划布局合肥妇幼保健综合体

  接下来,合肥市将依托合肥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项目,重新规划和布局合肥市妇幼保健综合体,建设一所与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市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使之成为集全市妇幼卫生临床、保健、优生优育、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信息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妇幼健康服务和业务指导中心。

  另外,还将新建安徽省国际妇女儿童医学中心(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完成合肥市儿童医院建设项目。适时引进国际医疗保健合作,使医疗保健服务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标准,建成后的安徽省国际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将可以满足合肥现代化大都市及周边地区的妇女儿童医疗保健需求。

  探索全方位、整链式出生缺陷防治

  为加强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建设,合肥市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婚前、孕前、孕产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服务制度,加强市级产前筛查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建设,促进出生缺陷防治领域技术创新和适宜技术推广,探索全方位、整链式出生缺陷防治新模式。

  以后,贫困人口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将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任务,纳入健康扶贫工程整体推进。以视力、听力、肢体、智力残疾及孤独症为重点,加强0~6岁儿童残疾筛查;完善出生缺陷患儿医疗保障制度,实施先天性结构畸形和遗传代谢病救治项目,减轻患儿家庭及社会负担。

  根据需求适当扩大儿科床位增量

  为推进儿科医联体建设,合肥市将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儿童医疗保健机构;加强综合医疗机构儿科建设,推动三级综合医院和承担区域新生儿救治中心任务的二级综合医院按标准设立床位,根据实际需求适当扩大儿科床位增量。

  按照《方案》,2019年底前,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提供儿科门诊服务,三级综合医院(含中医)和承担区域新生儿救治中心任务的二级综合医院全部提供儿科门急诊服务。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儿童医疗机构,逐步形成多层次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

  相关新闻

  母乳喂养室要成儿科和儿童保健门诊标配

  近日,《合肥市母婴安全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出台。以后,二级以上助产医疗机构,要设立高危病房或高危病区。在儿科和儿童保健门诊设立母乳喂养室。

  《方案》明确,二级以上助产医疗机构,特别是承担市、县和区域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任务的助产医疗机构,要成立高危孕产妇门诊,由副主任医师或高年资主治医师接诊,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严格实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设立高危病房或高危病区。

  三级综合医院和二级以上妇幼保健院、妇产医院着力加强产科亚专科和新生儿科建设,逐步建立产科重点专病医疗组。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和方法,开展中成药合理使用培训,促进孕产妇和婴幼儿安全应用中药。

  诊疗资源配置也将优化。按照每千分娩量产科床位数17张,每千分娩量6名助产士,每张产科床位0.6名产科医生的配置标准,足额配备医护人员和设施设备,确保服务资源与服务量相匹配。在门诊合理安排B超等设备,增加胎心监护等可穿戴设备,逐步缩短检查等候时间。

  此外,还要优化产科诊室布局和服务流程,集中产科门诊、超声检查、胎心监护、采血、尿检、缴费等环节,努力提供“一站式”服务。提供便民服务设施,在儿科和儿童保健门诊设立母乳喂养室。在保障危重孕产妇救治的前提下,逐步推广预约住院分娩,对预约孕产妇优先安排住院床位。

责任编辑: 肉馅的小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