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空港国际小镇3年后迎全球客
相关标签: [!--togo.keyword--]
10月16日,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同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德国中心(合肥)、合肥经开区管委会、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德国)、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联合承办的2018中德“隐形冠军”(合肥)高峰论坛在肥举行。论坛上,“隐形冠军”理论的提出者、德国赫尔曼·西蒙教授建议:“中国的企业要想做大,必须国际化,还需要专注、专业,只做一件事。”由他率领的德国企业代表团日前来到合肥,与中国企业深度交流,寻求合作。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还获悉,由中德合作建设的合肥空港国际小镇,将用2~3年时间建成,最快3年后国际小镇就将迎全球客。 要专注创新别只会模仿 西蒙教授表示,中国很大,但世界更大。中国的企业要想做大,离不开国际化。过去10年中,中国出口总量全球第一,德国人均出口总量世界第一。中德两国均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实际上德国的出口能力并不仅仅依靠大企业,更宝贵的是众多拥有强大创新能力的“隐形冠军”企业。这些中小企业每年拿出相当可观的营收资金投入研发,每千人的专利持有量反而是大企业无法相比的。 如何成为“隐形冠军”企业?西蒙教授说,专注、专业、创新是成为领先企业的关键,世界上没有一个只会模仿的公司能真正领跑时代,不断创新、高标准高要求的企业才会成为别人追赶的目标。 实际上,合肥有一些企业正逐渐或已经成为“隐形冠军”。例如位于合肥经开区的万朗磁塑公司,研发生产的冰箱门封条已销往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60%;同样位于该区的芯瑞达公司,专业研发生产背光源,现已成为国内背光源技术最齐全、产品类型最多的企业。 空港小镇或3年后迎全球客 说起中德合作,合肥空港的中德智慧产业园区是两国总理见证下的合作硕果,而其中的国际小镇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建设。 合肥经开区介绍,占地12.4万平方公里、位于新桥国际机场南侧的国际小镇,将汇集国际元素,以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型制造业为产业定位,同时为来合肥工作、投资、研发的国际人才、团队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务。未来,将围绕临空产业以及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汽车电子等产业重点,以“智能+生态”为核心特色,致力于打造“中国智谷”。同时,将重点建设“三区一平台”,分别是:智能产业引领区、智慧城市示范区、智能人才集聚区、国际创新合作平台,构建全球化视野的先导产业体系和人才聚集地。按照2~3年初步建成、5年完善的时间表,国际小镇或在3年后迎全球客,成为合肥对外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责任编辑: 肉馅的小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