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薅羊毛”这个词已经屡见不鲜,试问,谁没有为淘宝盖过楼,在拼多多分享返现呢?哦?有人没有?那总抢过红包,领过返利,用过津贴吧?这些生活中的小小优惠,其实都是薅羊毛。
目前“薅羊毛”的定义越来越广泛,已经跨出了金融行业的界定,渗透到各个领域,滴滴打车等打车和拼车软件送代金券,美团外卖,饿了么点餐减免活动,百度钱包,免费送话费充流量等诸多活动,都可以称为薅羊毛。而这次的热点事件就和京东连续被“薅羊毛”有关。

1月7日,京东出了一起严重线上事故。有京东用户反应在领取京东优惠券后,用较低的价格甚至0元买到了小家电。这失误仅持续几十分钟,羊毛党们倾巢而出,竟然导致店铺被薅羊毛20多万件,损失达7000万。
1月14日,京东官方回应,由于相关优惠券设置出现短时间异常,本不适用的商品也适用了优惠券。对于网传“京东因此损失7000万,并将项目组全员开除”等内容,这些都是不实信息。平台促销期间优惠券设置系统出现短时间异常,导致部分客户下单后遇到优惠券与商品不匹配,后期无法发货,“建议下单客户能够选择取消订单,我们愿意提供50元/单的补偿。”事已至此,薅羊毛事件本应该到此结束了,但是……


1月16日上午11时,又有大量网友爆料,只花几十块钱从京东又买到了空调。离上一薅羊毛事件时隔不到几天,京东又被疯狂薅羊毛,这次又不知道哪个项目组要被开除了!而笔者得到的最新消息是,此次空调被薅羊毛,京东会正常发货,令笔者也是大吃一惊。

对于京东再次出现大范围线上事故,网友的评论这次都集中在京东是否炒作,自导自演,在客户层面对于此事件的赔偿和处理方式是否得当等。
虽说羊毛党可恶,但笔者可能更关注为何在京东这么大规模的标杆电商公司,竟然会连续多次出现这种失误。这是年末为了kpl,博取舆论关注?还是员工连续犯错?还是公司流程制度出了大问题?

就这件事来说,几千元的空调,成交价40多元,商品数据如此异常,平台难道都没有及时发现吗?而且这类补贴用户也是有个预算的,京东无限补贴?亏损无下限?当然这只是笔者一种基于常识的判断。这种判断推导的结论也很明显:京东自身操作失误,不应该由消费者买单,更不应对消费者后期的投诉消极应付。不过也有人认为,投诉的消费者也都不是“善茬”。因为还有一个常识是,几十元根本买不到一台空调的。
当然,不管是“羊毛党”,还是京东刻意使用价格玩套路引流,本质都是利用信息不对称牟取利益,都会对正常的市场秩序造成干扰破坏,平台不能成为“恶人谷”。

作为连接买家和卖家的电商平台,笔者就认为,京东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不能贪图“羊毛党”和套路营销带来的虚假繁荣。在买家层面,可以适当“倾斜”,但不能无度袒护;涉及到对商家的投诉举报,要谨慎核实,不能让它成为“羊毛党”的武器。在卖家层面,对虚假的营销宣传,必须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
 
责任编辑: a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