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厦名医】刘广进教授:要想成医,必先成人
相关标签: [!--togo.keyword--]
“当医生就得为病人看病,解决病人的痛苦,能给病人减轻一点负担就给病人减轻一点。办医院更是如此,要有正气,要有良好的医风医德。”华厦眼科医院集团合肥名人眼科医院名誉院长刘广进教授如是说。
初见刘广进教授,他未穿白大褂,比起医生,更像个和蔼可亲的爷爷。再见时,他端坐在诊室里,患者将他围得严严实实,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他却只关注手上的仪器,眼前的病人,周围的嘈杂全然撼动不了他专注的神情。
一位年过七旬的长者还能对眼科事业有如此的热爱,这就是刘广进教授作为一名医者的态度,也是他毕生的坚持。
用专业为百姓守护光明
![]()
1965年,刘广进从安徽医学院毕业。品学兼优的他从550多名优秀学子中脱颖而出,成为留校10人中的一员。自那一天起,意气风发的少年郎真正地披上了白大褂,成为安徽医学院的一名眼科医生。这个职业伴随他一生,直到今天。
“有时是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1915年刻在美国医生特鲁多墓碑上的铭文。100多年过去了,这段铭文越过时空,成为无以计数的医生的座右铭。
在刘广进看来,这三句话是对医生这个职业最恰到好处的描述。“眼科是我的专业,对患者病痛感同身受的同时,我用我的专业更好地帮助患者,为他们解除病痛,这也是医生的责任和使命。”
1969年,刘广进教授到安徽省立医院眼科任职,救治的病人成千上万,遇上的疑难杂症不计其数,他从不轻言放弃,始终抱着一颗仁心去钻研、去学习、去创新,只为让每一位患者都能看到希望。
他常常早上8点钟进手术室,晚上10点多才出来,最多一天完成手术量达30多台。由此荣获“安徽省残疾人三项康复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安徽省首届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称号、“首届全国科技大会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合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全国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称号,也是当年眼科领域唯一获该奖项的人。
2007年10月,已经退休的刘广进教授与陈林义教授、朱美玲教授等几位眼科名家联合创办了合肥名人眼科医院,担任名誉院长一职。2013年4月,名人眼科医院成为华厦眼科医院集团旗下连锁医院,掀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
退休之后的刘教授本该在家安享天伦之乐,他却依然愿意坐在诊室里,为患者忙碌着。他说:“退休之后慕名上门的患者还有很多,我不忍心叫他们失望而归。我的用我的专业知识为人民做事情,减轻他们的痛苦。”这也是刘教授创办名人眼科医院的初衷。
为患者忙碌了一辈子,为眼科事业奋斗了一辈子,说起这些年的努力,他不为扬名立万,也不为发家致富,只是忠于自己的专业,忠于一颗为患者服务的医者仁心。
坚持一切以病人为先
![]()
“何为医者,细论起来,医者也是人,要想成医,必先成人。”这是刘广进教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据刘教授回忆,在那个科技和医疗水平都不发达的年代,医生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那时候的人都很穷,看病不要钱,好多来找他治病的人连回去的路费都没有,他经常自掏腰包。现在科技发达了,器械和医疗水平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他仍然坚持一切以病人为先,让病人花最少的钱把病看好。
从业这么多年,他始终与人为善,从未与病人发生过纠纷,也没有接到过病人的投诉。他救治过的病人不计其数,问起有没有让他印象深刻的患者,他却说不记得了。然而被他救治过的人都记得他,记得有位看病爱再三嘱咐的医生,记得有位一辈子与人为善的医生,记得有位一身正气的医生。
很多年前,刘教授救治过一位患者,多年后,患者在报纸上看到了刘教授的报道,拿着从报纸上剪下来的新闻稿寻到名人眼科医院,感谢刘教授当年的恩情。更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患者,宁可在医院的长廊上排队等待,也不愿意找别的医生看病。
有位患者在各大医院都看过,眼睛几乎失明,基本上处于被放弃的状态。患者慕名来到名人眼科医院,找到刘广进教授,刘教授想了很多办法,尽全力帮助患者,复查时患者的视力达到了0.6。患者送礼物给刘教授表达感激之情,全都被刘教授拒绝了。“不多收患者一分钱,不收患者的礼”,这是刘教授从业多年的道德底线。
好些来看病的人上了年纪,听力不大好,也没有家人陪同。刘教授为他们看病时,一字一句反反复复的说,生怕他没叮嘱好,病人回头就忘了自己的病情。病历本上,刘教授也写得工工整整,怕病人看不清,还一边写一边细细地说。遇上行动不便的病人,刘教授还帮忙搀扶,全然忘了自己也是位年过七旬的长者。只要在诊室里,刘教授永远是精神抖擞的模样。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怕我,因为我很严厉啊,他们在我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刘广进经常这样教育他的学生,“要想当医生先得学会做人。什么叫人,站直了才叫人,不要想那些歪门邪道。当医生就得为病人看病,解决病人的痛苦,能给病人减轻一点负担就给病人减轻一点。办医院更是如此,要有正气,要有良好的医风医德。”
公益是医生一辈子的事业
刘广进教授从业数十年,在眼科领域有着极高的造诣。他崇高的医风医德一直延续至今,真正做到了大爱无疆。
谈起公益,他说:“医生就应该一辈子搞公益,真正贫穷的人一定要帮,能不能治得好是一回事,帮不帮是另外一回事,公益心是最重要的。”
2016年3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教授看到了金寨县13岁男孩郑发家独自照顾失明父亲的报道。被男孩的遭遇所感动,年过七旬的刘教授亲自率领医务团队,跋山涉水来到竺山村,免费为男孩的父亲检查视力。
看到男孩家中一贫如洗,刘教授不禁暗暗垂目。很难想象一个13岁男孩每天要走过长长的山路,来回于家和学校之间,只为照顾失明的父亲。
经过初步检查,刘教授诊断出男孩的父亲郑长明患了双眼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性白内障。这是一个遗传性疾病,该病在上世纪50年代被美国纳入研究计划,目前在我国仍没有较大突破。考虑到该病的遗传性,刘教授特意赶往男孩所在的学校,为其检查眼睛,直到确定男孩的眼睛没有问题,刘教授才放心下来。
![]()
临走前,刘教授将1000元爱心捐助金交到郑长明手中,并答应他院方将继续关注他的病情,只要条件成熟就可以免费在医院进行手术。3月底,郑长明在合肥名人眼科医院接受了免费的白内障手术,手术很成功,郑长明的视力也有了好转。直到现在,郑长明还会给刘教授打电话,聊聊家常,关心关心刘教授的身体。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刘教授不愿意多讲。在他看来,当医生救治病人是应该的,不必要宣传。当一天医生就看一天病人,能多帮助几个人就多帮助几个。他全然不知自己在患者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他只是在坚持做自己,做自己认为的合格医生。
【专家介绍】
![]()
刘广进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教授 华厦眼科医院集团合肥名人眼科医院名誉院长 中国科技大学现代视光学研究所所长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原任安徽省立医院眼科主任 安徽省防盲技术指导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理事 安徽省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从业数十年,对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眼病及眼科手术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为擅长青光眼、眼底病等眼科疑难杂症的诊疗。曾荣获中华眼科学会奖、首届全国科技大会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责任编辑: a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