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jpg

 

  3月4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声谷主办;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合肥市数据资源局、网易新闻、网易人工智能事业部、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安徽省信息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合肥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网易安徽共同协办的2018中国(合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会在中国书法大厦举行,大会以“新时代新智慧”为主题,聚集了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精英翘楚,呈现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以及产业前沿科技研发成果,展望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一起献智献策推动人工智能成长与发展。本次大会也是新春伊始,国内首场专业性最强、特色最鲜明、互动人数最多的人工智能领域盛会。

 

4.jp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许武,安徽省经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厚亮,合肥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罗云峰,中国科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类脑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吴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原巡视员韩俊,安徽省信息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祁东风,科大讯飞轮值总裁陈涛,寒武纪公司副总裁罗韬,网易传媒副总编辑章丰,网易人工智能事业部总经理李晓燕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
 
 
1.jpg
 
3.jpg
 
2.jpg
 
 
  当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大微电子学院院长刘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戴琼海及人工智能领域众多行业大咖也莅临现场,分享人工智能产业化发展新思路,以及如何准确把握全球技术发展趋势等私藏干货。通过多维度分享经验、碰撞思想,为合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此次大会上,合肥高新区系统性发布了区域人工智能产业规划、专项政策和园区空间布局,成为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唯一一家发布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体系的高新区。将助力合肥高新区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先行区和智慧产业新高地。
 
  按照规划,到2020年,合肥高新区在全球语音智能、类脑智能、量子智能、大数据智能领域形成“四领先”技术优势,初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实现人工智能产业产值1000亿元。到2025年,“双高地”战略目标基本完成,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水平进入国际领先行列,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工智能成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
 
  为实现“中国声谷•世界智峰”的远大目标,合肥高新区确定了三大重点工作。一是打造“一核多点”的人工智能科教体系。二是打造“耳聪目明,心灵手巧,知行合一”的特色人工智能产业结构。三是实施若干场景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在民生服务、城市治理、生产制造等应用场景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其中,“耳聪”指的是加快下一代语音技术研发,打造成熟语音产业链;“目明”是积极部署机器视觉产业链;“心灵”是加快人工智能应用芯片研发产业规模化发展;“手巧”则是建立智能无人设备、智能硬件等人工智能终端的研发基地;“知行合一”,要在家电、汽车、健康等产业中推动“+AI”对传统产业赋能,使传统产业对人工智能从了解走向应用,深化供给侧改革。
 
  在政策保障上,安徽省政府出台了《支持中国声谷建设若干政策》(“声谷十条”),明确至2020年,省政府和合肥市每年安排8亿元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扶持资金,并成立50亿元“中国声谷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引导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同时,合肥高新区也出台了人工智能专项政策,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在智能语音、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软件产品、智能机器人、量子计算及通信、信息安全等“全领域”,在启动资金、投资补贴、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应用推广等“多维度”全面支持合肥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1.jpg
 
 
  本次大会主题演讲之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原巡视员韩俊,寒武纪公司副总裁罗韬,中科类脑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海峰,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杨杨,图灵机器人总裁助理严伟国,元禾原点区域合伙人乐金鑫为全场嘉宾带来了一场精彩热烈的圆桌讨论,探讨人工智能最新成果、发展机遇与挑战。
责任编辑: 一米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