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气候院发布行业首份碳中和报告!万科物业“零碳管家”让社区既绿又省
相关标签: [!--togo.keyword--]
摘要: 破解社区减碳难题
![]() 10月25日,在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2025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绿色空间使用者”案例交流学习活动上,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发布《中国物业行业碳中和战略与路径报告》,以万科物业在标杆实践为样本,破解“公区排放归属模糊”、“减碳收益平衡难”等行业困局,为“双碳”目标基层落地提供了鲜活的社区范本。 ![]() 图为:活动现场 破解权责迷局:物业拿到“碳管理授权书” “以前公区电梯、路灯的能耗算业主还是物业?想换节能设备都怕扯皮。”这是物业人员曾普遍头疼的问题。如今,万科物业的创新实践给出了答案。 记者从报告中获悉,万科物业将通过《物业服务合同补充协议》,在法律层面明确对小区公共设施的“运营控制权”——小到走廊灯、大到水泵房,这些设施产生的碳排放正式纳入物业碳核算范围。“这相当于给物业发了‘碳管理授权书’。”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专家解释,依据国际通用的GHG Protocol核算标准,“运营控制权”让公区排放有了明确的责任主体,既符合ESG披露要求,更扫清了减碳落地的制度障碍。 目前,该权责界定模式尚处于方案设计阶段,而万科物业已构建了“智能降耗-循环利用-协同治理-生态固碳”完整体系,在全国多个社区形成可借鉴的低碳实践样本,为后续制度落地积累了实证经验,让昔日“没人管”的公区排放,能成为可量化、可管控的“减碳富矿”。 黑科技上阵:社区藏着“花式减碳密码” ![]() 图为:上海金色榴乡园工作用房屋顶安装光伏板 万科物业为该社区量身打造“光伏-储能-灵石智慧微电网”系统,实现能耗监测、电梯节能、光伏储能微电网调控,光伏发电量可补充公区用电,多余电力纳入社区能源管理体系。2021至2023年,搭配电梯能量回收、太阳能路灯等设施,社区人均碳排放强度年降幅超10%。 小区路灯会追太阳?万科物业的太阳钟照明系统堪称“节电高手”,它能根据不同城市的日出日落精准调控开关灯时间,覆盖2500多个项目后,公共照明用电量平均下降10.62%,年节电超1亿度,相当于少烧3.5万吨标准煤。 ![]() 图为:青岛万科玫瑰里社区有氧堆肥示范基地. “以前夏天小区热得喘不过气,现在绿化多了,路灯不晃眼,连我老伴的呼吸道毛病都少犯了。”青岛玫瑰里社区业主王女士的感受,恰好印证了报告数据——经节能改造的社区,热岛强度平均降低2.3℃,居民呼吸道疾病就诊率显著下降。 居民当主角:从“旁观者”变“低碳合伙人” “投一袋旧衣服换3件生活用品,参加堆肥体验课领5斤有机肥!”在北京西山庭院,退休的李大爷算起了自己的“低碳账本”。这种“参与有奖励、减碳有收益”的模式,让越来越多居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合伙人”。 近年来,合肥万科物业积极响应“无废城市”建设号召,通过打造“无废小区”等“无废细胞”单位,助力“无废城市”建设,成效显著。今年6月,合肥万科城市公馆、万科森林城睿庭项目荣膺市级“无废小区”称号。 合肥城市公馆通过搭建便捷的旧物回收体系,将业主群和“闲鱼”等线上平台打造成闲置资源流转的“快车道”;而合肥森林城睿庭则精心打造了实体回收交易区,方便居民就近为旧物找到新主人。两小区还贴心地设置了专业旧衣回收箱——仅城市公馆就有8处,确保每一件旧纺织物都能通过专业机构得到妥善处置,踏上绿色循环之旅。 报告指出,物业正打破“单打独斗”的减碳模式,构建“政企民”协同治理生态。青岛城阳蝶城创新的“五社联动”模式颇具代表性:社区党组织牵头,社工组织做方案,物业抓执行,居民志愿者组成“红色小楼长”、“妈妈团”,一起动手建堆肥花园。如今,这里85%的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昔日“没人管”的垃圾,成了邻里互动的“纽带”。 碳积分更成了激活参与热情的“钥匙”。万科的碳积分体系已链接640万家庭,不少社区还办起“二手市集”,闲置玩具、家电在邻里间循环利用,既省了钱,更拉近了关系。 北京西山庭院索性建成全国自然教育基地,周末常有孩子跟着物业工程师学堆肥、认植物。如今,社区里记录到20种鸟类、31种传粉昆虫,成了名副其实的“生物多样性友好社区”。 “以前觉得减碳是国家大事,离自己很远,现在发现随手就能做,还能给社区出力。”参与过“废油制皂”活动的业主张女士说,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比千言万语的宣传更有感染力。 绘就路线图:2045年瞄准社区净零排放 物业减碳绝非“一阵风”,《报告》更给出了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将中国物业碳中和转型分为三阶段推进: 2025-2030年“筑基精算”,碳在哪里? 实现公区分项计量全覆盖,让每个岗位都有“控碳责任”; 2031-2040年“系统脱碳”,碳怎么减?大规模推广光伏、储能等绿电设施,力争绿电占比超40%; 2041-2045年“净零引领”,碳如何转价值?90%社区实现运营期净零排放,社区微电网接入城市虚拟电厂,甚至能向市政提供碳汇资源。 ![]() “未来的物业,不仅是小区管家,更是绿色生态运营商。”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健表示。目前,各大头部企业已纷纷发布碳中和目标,万科物业的实践经验也为行业提供了“降本增效+社区治理”的双重参考。随着节能收益ABS融资、光伏CCER碳资产开发等金融工具介入,物业减碳正形成“投入-收益-再投入”的良性循环。 从一盏灯的智能控制到一个社区的零碳运营,从一家企业的探索到一个行业的转型,物业行业的“绿色蝶变”,正让千万个小区成为“双碳”目标落地的“最小单元”。当屋顶光伏成为社区标配、厨余垃圾全量就地利用、业主碳账本联通城市碳普惠系统,我们的“家”终将更绿、更省、更舒适,更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完) 责任编辑: 邹凤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