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灯光倒映在水面,蜀西湖闪起了粼粼波光。

向北步行10分钟的龙湖合肥高新天街(以下简称“合肥高新天街”)北广场户外主题空间,年轻人正围着户外电影幕布前开怀畅饮,他们是工程师、海外销售、初创公司的高管,也可能是匆匆而来的投资人——他们聚在这里,期待如翠宫酒店的咖啡厅,走出下一个写在餐巾纸上的科技传奇。

合肥,这座曾戏称为“中国最大县城”的城市,今年来连续完成万亿GDP和人口破千万,已然蜕变成全国第18座“双万之城”。今年5月,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排行榜跃升4位至第11名,创十年最高纪录。然而众多光环之加持之下,这座万亿新一线城市的商业消费动力一直被吐槽。

华灯初上,合肥高新天街户外开放社交空间的草坪上,正向往日一样,开始了落地电影的放映。《中国合伙人》电影前,有人推杯换盏,也有人在创业计划上争论不休。在这里,商业综合体不再只是商品的容器,更是城市精神的孵化器。

01“双万之城”:长三角新贵背后的伏笔

在打着宠物友好商场的星巴克里,来自一家无人机科技公司的工程师陈哲正给金毛犬擦拭沾满奶油的嘴。窗外形形色色的年轻人来来往往,享受着下班之后的闲暇时光,川流不息的长江西路,闪烁的尾灯,似乎都在说同一句话: “欢迎来到新一线合肥!”
 

 
三年前,陈哲从杭州迁至合肥时,晚上八点下班后感觉世界陷入沉寂,“像一座被科技产业抽空灵魂的躯壳”。直到去年开始不一样了,除了彻夜不息的路灯,还多了不论多晚下班也有在凌晨等候的深夜食堂,偶尔混杂这各地方言,在高速发展的合肥吸引来了一大批年轻人实现理想。

2024年,合肥人口破千万。“千万”是外界重新认识合肥的索引,事实上,这座城市每天都在迎接形形色色的年轻人。与之伴随的另一个急需解决问题,人来了,要怎么让他们留下来?

 “产业人口爆发式增长,但商业配套还停留在相对早期的阶段。”一位长期研究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专家王军指出,城市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吸引年轻人,打造“青年人友好型城市”,城市有没有以消费场所、社交场所、夜间活动为代表的城市活力和包括人才吸引能力、创新氛围在内的未来发展潜力是青年人更加关注的方向。

王军认为,《2025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中商业集聚和城市人活跃度反映出合肥消费能力亟待提升。

 
02天街方法论:如何用“户外+”缝合城市碎片

合肥的探索揭示了中国新一线城市崛起的共性命题——当产业迁移重塑人口结构,商业如何从“配套”升级为“引擎”?

龙湖的解题逻辑藏在户外主题空间和文化“芯片”里。

与传统购物中心不同,合肥高新天街从开业伊始便将“户外空间运营”置于战略核心。2024年国庆黄金周,户外主题空间化身“青年社交实验室”:落日骑行派对、萌宠交友聚会、露天电影放映轮番上演。

这一幕恰是中国商业综合体变革的缩影。

2022年 ,中国商业综合体数量就已突破3200座、市场规模已达数千亿元时,同质化竞争与高空置率倒逼玩家从“规模竞赛”转向“价值重构”。

合肥成为这场变革的实验室。

2024年9月合肥高新天街开业时,以98%出租率、超50%区域首进品牌的超高标准的数据震动行业:安徽首家撸猫影院星光嘉映;天街B1层的美食街区,复刻年轻客群追捧的“精致烟火气”,精准匹配高新区单身青年与年轻家庭需求。
 

 
更关键的创新在户外。以前,传统购物中心追求坪效最大化,导致“千Mall一面”。而现在这种突破传统“盒子商业”物理边界的尝试,直指合肥新移民的深层需求,在满足市民情绪价值的同时,更让商业空间从交易场所蜕变为创新孵化器。

 
“高新区全区常住人口超30万,从业人员总数55万人,平均年龄32.5岁,本科及以上占比超50%,已经成为高学历年轻人才争相涌入的创新创业热土。他们渴望社交归属感,而户外场景能降低互动门槛。”合肥龙湖高新天街相关工作人员指出,户外项目的成功,得益于龙湖对区域客群的精准洞察。

 
更深远的变革开始在文化层面发酵。当歙县非遗鱼灯巡游队伍穿过天街中庭,95后工程师们举起手机拍摄发光的鱼骨支架,这种自发传播让传统文化获得年轻化表达。

 
一位不愿具名的非遗策展人告诉记者:“商业体成为文化复兴的放大器,年轻人触摸的不再是商品,而是城市认同感。”这种认同正在转化为经济价值。当钢筋水泥被赋予情感温度,消费行为升华为城市共同记忆。

03情感归处:新一线商业的跃迁密码

合肥的突围实验折射出新一线城市的集体焦虑与突破。当产业迁移重塑中国城市格局,商业配套滞后成为人才争夺战的短板。有合肥高新区企业员工向记者透露,“生活是否便利”是他们求职时的主要参考项目,甚至超过薪资待遇。

“合肥龙湖高新天街开业后,我们招聘高端人才的阻力有一定下降。”有高新区HR总监坦言道。事实上,龙湖所代表的合肥突围正催生商业定位的范式转移:从“商品的容器”进化为“生活方式的提案者”,从“消费容器”到“城市接口”。

 
这种转型背后是龙湖十余年的战略定力。截至目前,龙湖商业累计运营商场90座,合作品牌数超 6900家,其中战略品牌数超400家。

截至2025年中期,龙湖已累计开业运营90座商业项目,整体出租率达到96.6%。重庆龙湖光年以48万㎡体量构建地下7层交通枢纽+地上7层商业的垂直城市;上海虹桥天街将车行道改为步行街,游逛黏性提升35%;苏州狮山天街用4800㎡“山下”街区重构消费动线,复刻江南山水意境。 

当鱼灯的光影掠过车水马龙的长江西路高架,合肥作为“双万”新一线的真正价值,才在微光中清晰显现。它不仅在于摩天大楼的数量,也不仅在于产业的规模,而在于人与城市之间那份难以言喻的“契合感”——一种关于未来的憧憬在此共鸣,一种共同奋斗的情感在此沉淀,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价值观在此交汇。

商业需求随着市场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可忽视, 是可或缺的“氛围发生器”。它像一个精密的装置,将冰冷的空间转化为有温度的场景,将个体的孤独感溶解于群体的共鸣中。露天电影下的集体凝视,宠物间的嬉戏玩耍,深夜火锅升腾的热气与笑语……这些发生在“盒子”里的微小时刻,如同无数细小的火花,共同点燃了城市的氛围之光。这氛围,是归属感的暗示,是生活品质的具象,也是城市繁荣的合成因素,也是心灵中“此心安处”的无声宣告。

留人,更要留心,这才是新一线城市“双万”合肥光环下,最动人、也最持久的竞争力。
责任编辑: 邹凤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