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省暨合肥市2018年“工伤保险进央企”主题普法宣传活动正式启动。记者从活动中获悉,合肥市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4亿元,工伤的相关待遇正逐步启用金融保卡发放。

  据悉,合肥市工伤保险制度改革于1997年7月1日率先在全省开始实施,截止2018年6月底,参保133万人,参保单位6.88万户。2007年8月,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开始实施,2015年根据人社部《关于开展建筑业“同舟计划”――建筑业工伤保险专项扩面行动计划的通知》,连续三年,合肥市市建筑业新开工项目参保率已达100%,基本实现应保尽保。2011年3月,又将历史遗留的近2万名的“老工伤”人员以“无趸缴”方式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统筹范围,切实保证了老工伤人员的工伤待遇又为企业减轻了经济负担。截至今年6月底,工伤保险基金征收3.25亿元,支出1.96亿元,累计结余14亿元。目前,该市享受长期工伤待遇1400余人,其中享受长期津贴人均月待遇2800元;长期护理费人均月待遇2100元;供养抚恤金人均月待遇1090元。

  合肥市工伤职工住院医疗救治、康复治疗及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配置辅助器具均实行协议医疗(配置)机构联网结算;工伤的长期待遇及一次性待遇委托银行社会化发放,为推进“互联网+人社”工作,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卡便民、惠民、利民作用,目前工伤的相关待遇正逐步启用金融保卡发放;为了让群众办事“一次不用跑”和“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优化办事流程,将相关业务通过互联网办理,目前医疗费已可实行网上预审,其它业务正在开发中,明年可运用。

责任编辑: 肉馅的小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