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可谓汽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5月12日,恒大汽车抛出了一则重磅公告,首次对外公布了造车以来所积累的专利:共申请国内外专利3012件,其中已获得授权专利1355件,涵盖纯电底盘架构、悬架系统、转向控制、整车控制、热管理系统、电芯、电池模组、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电机和电控、电子电气架构、车身和内外饰、车联网、自动驾驶、生产制造、智慧充电等核心领域。
成立不到三年时间,恒大造车打通了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可谓速度惊人,大量的专利公布意味着恒大拥有坚实的核心技术储备,更从侧面反映了其对科研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
海量专利体现核心技术
从宣布造车开始,恒大就确立了一条自主研发的路线。为推进研发工作,恒大成立全球研究总院,下设16大分院,拥有一支由3500多名顶级科研人员组成的国际化、高水平研发团队。根据最新财报显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恒大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累计投入 474 亿元,其中研发投入高达249 亿元。
恒大此次公布的专利信息可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欧洲专利局等官方渠道查询。在智能网联方面,恒大拥有V2X车路协同技术、可定制车载全息投影虚拟助理、无感体验等先进技术,打造“车联万物”的智能网联生态;电池方面,恒大坚持自主研发,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等方面拥有领先的核心技术,电池模组、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等达到世界一流技术水平,恒大电池将于今年底量产。
先发优势助力恒大造车
经过几年的沉淀,恒大汽车取得了一系列里程碑式进展,特别是2020年以来,各项造车成果更是有目共睹。
今年2月,恒驰汽车在呼伦贝尔牙克石进行冬季标定测试,全面检验恒驰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和舒适性。而在此之前,恒驰已经在德国、瑞典、奥地利进行了底盘行驶动力学、制动性能、动力性能、电池包热失控防护、自动驾驶虚拟验证等一系列技术测试。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国际车展,恒驰9款车震撼亮相,千家媒体和数百家投资机构零距离实车体验了恒驰的产品力,全方位感受了恒大的造车实力。
按计划,恒驰系列将于今年四季度试生产,2022年开始大规模交付。目前恒大汽车市值(约5000亿港元)不足特斯拉(约4.6万亿港元)的1/9,随着恒驰的量产,恒大汽车市值或将快速向特斯拉靠拢。
 
责任编辑: 雨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