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新区抓住在线教学快速发展契机,围绕立德树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畅通家校双向联系,把疫情灾难当成课程教材,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落到实处,努力开创疫情防控期间家校育人新局面。目前,全区21所中小学,近20000名学生及家长全部参与在线教学,实现了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

一、筑牢疫情防线,家校育人“有力度”

一是加强学校管控。区社会事业局成立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十项工作清单和值班八项职责、落实省市防控疫情开学指南等,印发《教育疫情防控工作周提示单》5次。对全区5所大中专院校、21所中小学和33所幼儿园师生假期活动行程进行全覆盖精准摸排,确保“不漏一人”,共摸排武汉地区返回人员或曾接触武汉地区人员195人并连续跟踪14天。坚决落实校园进入管控,严格执行值班、“日报告、零报告”制度。首创驻区大中专院校疫情防疫居民小区化管理,对留校653名师生实行出入证、物资采购证制度。

二是加强物资保障。成立疫情防控应急指挥办公室教育工作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全面负责教育系统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筹集300万元采购疫情防控物资,先后采购18套热成像人体测温仪、20000万口罩等物资,保障中小学疫情防疫的需要。教育事务中心,区校外心理辅导站、各校均开通心理援助热线,组织学校心理健康专职辅导教师,面向全体师生,加强心理健康咨询与疏导危机干预。

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对全区教育培训机构、中小学、幼儿园和看护点防控落实情况进行“四不两直”“日巡日查”“地毯式”实地督查。充分发挥12名专兼职督学作用,按督学责任区进行防控疫情划片督导。要求全区教师发挥好家校畅通的纽带作用,有效指导家长做好孩子的陪护与督促;号召家长利用居家时间,陪伴孩子、孝敬老人,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优良家风,弘扬好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传播正能量、好声音,增强家人共度难关的信心。

二、搭建共育平台,家校育人“有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区社会事业局成立家校指导中心,学校、幼儿园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办线上家长学校。精准摸排全区学生“线上教学”的条件,制定《关于做好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中小学延期开学在线教学的指导意见》,组建“1+N”直播间(1个区级+N个校级),建成7个九年级学科线上集体备课团队,优选14名学科骨干教师担任区直播课堂主讲。开展“一对一”在线教育服务,将不具备在线教学条件或父母在抗“疫”一线的150名学生列入“一对一”服务对象。如梦园小学教育集团组建党员教师关爱团队,为父母在抗“疫”一线的18位学生提供“一对一”思想引导、学习指导、答疑解难、心理咨询等服务,解决家长后顾之忧。

二是强化课程保障。自2月10日起,探索开展“学、育、研、督”一体化在线教学教研模式,以微信、QQ群、智学网为载体,充分发挥“三级”网络体系,全区800多位教师共制作2000多个学习资源包,实现优质资源线上共享,惠及近2万名学生。张志良名师工作室原创手绘微绘本《谢谢您,帮我们打怪兽的白衣天使!》向全区近20000名中小学生和9000多名幼儿推送,强化了对学生疫情防控的宣传教育,取得了良好反响。

三是强化资源保障。把疫情、把灾难当成教材、列入课程,让学生在行动上参与抗“疫”防“疫”之中。35名安徽援建雷神山医院凯旋英雄在高新区医学观察14天,2000多名少先队员们自发创作的爱心卡片、微视频、绘画作品上万件,表达对“逆行英雄”的热爱和赞美。开展“我与抗‘疫’共成长”主题征文活动,让师生讲述并分享在“抗疫”中的人生体验、抗击历程、动人故事等。开展“‘高’品质、‘新’陪伴”,学前教育一日指导系列活动,累计推送11期、惠及9547名幼儿。创新实验中学、梦园中学开展线上主题班会,设置致敬英雄、居家防疫、高效学习等主题。

三、完善共育体系,家长参与“有渠道”

一是拓展参与渠道。制定《高新区家庭教育公益讲师团遴选办法》,在线遴选全区有心理咨询证的优秀教师6名、家长2名担任家庭教育公益讲师,结合合肥市公益讲师团推进家庭教育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调整优化自己的教育行为。区校外心理辅导站(六十二中)迅速成立抗疫志愿者小组,撰写多篇心理文章和心理微课,如《致疫情中坚持学习的同学们》《疫情中既要坚守工作岗位又要坚守家庭岗位的家长们》《抗疫期间高新心理辅导站与您温暖同行(二)》等,向中小学生及家长推送心理防护知识和技能,深受家长喜爱,累计点击量超过万人余次。

二是拓宽共育渠道。充分发挥家委会作用,引导家长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为学校工作提供支持帮助,让家长成为“停课不停学”的一分子,真正参与“空中课堂”建设,叩开“家门”、“校门”和学生的“心门”,构建起家校合作共同体。如根据家长建言献策,创新实验小学开设了“礼、思、健、雅、勤”“五润课程”;桂花园学校以疫情为课程,开展寻找、分享“最美逆行者”活动,和家长一起讲好“战疫”故事;杨林小学开展“线上家访”,了解每一位杨林学子的居家生活和学习等情况,指导家长督促孩子自主学习、线上学习、居家生活和身心健康等,形成教育合力。

三是深化沟通渠道。抓住在线教学契机,深化“互联网+”实现管理“封闭变开放”,网络化开展家委会工作,家委会成员参与商议在线教学计划,其他家长通过QQ、微信等形式了解制定教学计划的全过程,全体家长参与管理,实现“互联网+”时代的角色转变。新麓小学在确定线上教学时间时,充分考虑本校网络家委会提出的建议,错峰错时开课,既解决了学生在家无人监督在线学习的难题,也缓解了在线直播时的网络压力。各幼儿园也线上开展了亲子游戏、绘本分享、科学小实验、运动达人、亲子瑜伽等丰富多彩的指导活动,打造“互联网+”家园共育模式。(高新区)
 
责任编辑: 渡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