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就近办”网点全覆盖,让服务无处不在



  “以前查询社保缴费、养老金都要跑到社保局去,距离远又费时间,现在家门口的工行就能查了,我再也不用跑那么远了!”

  这是合肥工行101家网点提供社保“就近办”服务后最常听到的一句话。今年6月,工行合肥分行在全省系统内首家通过社保综合服务平台上线验收。7月,作为安徽省首批社银合作银行,经省人社厅正式向社会公众公布,参保群众可到合肥工行辖内网点办理58项社保业务。社保“就近办”将社保服务窗口搬到群众“家门口”,让参保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便捷的社保服务,居民只需刷下身份证、刷个脸,就可以轻松在银行自助机上办理社保卡申领、养老待遇认证、社保信息查询等业务,方便快捷,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多地跑、来回跑的问题。以社保“就近办”服务工作为契机,合肥工行继续强化源头合作,加大养老便民服务宣传,积极联系人社局组织社区居民前来网点进行观摩体验,为网点提供了获客引流契机,同时让群众更加切实的感受到更高效、便捷、优势的社保服务新体验,牢固树立养老金融大行品牌形象。

  守护银发移动端,让支付便捷智能
 


  “当前客流量较大,我可以协助您到智能终端机这笔办理相关业务。”

  “天气那么热,您可以不用到网点来转账的,工行手机银行针对老年人推出了幸福生活版本,让我指导您使用手机银行进行汇款。”

  这几幕是合肥工行提供适老服务的日常缩影,今年,合肥工行打造了85家一般适老化网点,16家核心适老化网点,拥有20家人行“长春花”特色网点。在设施上,进一步加快了网点的适老化改造,从进门入口处增设的无障碍设施到客户等候区为老年客户定制加高靠背、增加扶手、配置靠垫和扶手桌的专属等候座椅,再到业务办理流程中的加强爱心标识指示引导、爱心窗口、大字版点钞机等一系列动作,此外各网点还统筹辖内网点适老服务人员调配,优先为到店老年客户提供引导,提供“陪同式”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工行驿站+养老”的品牌效应,深耕“工银爱相伴”服务体系,各营业网点均配备老花镜、放大镜、医药箱、拐杖、轮椅、雨伞、爱心座椅、无障碍通道、常用药品、血压仪等常用物品,全面排查网点内外服务设施和地面的安全隐患问题,做到应改尽改,在细微之处尽显关怀,保证网点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让老年客户真切地感受到善意和温暖。
 


  除此之外,如何通过适老化金融产品、服务,帮助老年客群打破数字壁垒,跨越“数字鸿沟”,有效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助力老年客群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跨越,是银行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该行积极推广“幸福生活版”手机银行、“老年客户关爱版”智能机具,在业务办理环节系统可自动识别55岁以上客户,主动切换至“屏幕字体变大,转账汇款简单”的放大版面,可快速帮助老年客户找到所需要的业务功能,手机银行还推出语音助理,使老年客户办理业务时可以“动嘴不动手”,进一步提升老年客户的便利化服务体验。拉近老年人与数字科技的距离,降低数字金融的门槛和资金安全的风险,切实提升老年客户在消费支付场景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优化适老化服务,让温暖深入人心

  “太感谢你们了!没想到你们能来上门服务,没有你们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8月天气酷暑难耐,一名老人替常年卧病在床的老伴到支行取退休金,连续几次输入密码都未能成功,导致银行卡被锁定。在得知老人的特殊情况后,支行工作人员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并决定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他们不仅顺利地为老人的老伴办理了密码重置手续,还亲自陪伴老人回银行取款。工行员工用真挚的服务,为老人解决了燃眉之急,也给他们带去了温暖和关怀。而这只是该行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解决金融难题的一个缩影。为方便老年客户办理业务,该行各网点均积极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金融服务,拓宽了适老服务的范围和半径,切实提升了老年客户金融服务满意度,畅通适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注意到市场上出现了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等旗号的“金融”产品,以“高利息、高回报”为诱饵实施非法集资活动,骗取老年人资金的现象,合肥工行积极为老年客户普及反诈知识,利用业务等候时间开设养老金融知识讲堂,引导老年人做好养老投资规划,切实提高自身的养老保障能力,避免成为养老诈骗的受害者。近年来,该行以网点厅堂为宣传主阵地,在醒目位置摆放反诈宣传资料,使用电子屏幕滚动播放警示标语与宣传海报,大堂经理利用客户等候时间一对一讲解识别诈骗的方法及技巧,多措并举提高客户防骗能力,为老年客户守护“钱袋子”。
 


  未来,合肥工行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增强金融服务适老化供给,积极打造养老金融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老年客群提供更加优质多元的金融服务,深耕“养老金融”大文章,共同绘就最美“夕阳红”。
责任编辑: 程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