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获悉,合肥高新区正积极申报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力争探索出以人才培养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的新机制、以关键核心技术引领网络安全发展的新路径、以产业发展支持网络安全教育的新模式,为国家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提供“合肥方案”。

合肥发展网络安全产业起步较早。2018年,合肥高新区就提出建设“中国安全谷”。以开发区名义旗帜鲜明地提出发展网络安全产业,这在全国是第一家。2019年,安徽省委网信办复函支持合肥市依托合肥高新区建设“中国安全谷”。

除了起步早,合肥高新区在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等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合肥高新区及周边拥有各类高校院所百余家,已形成覆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应用教育的多层次的网络安全人才教育体系。其中,中国科大是我国首批“一流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国防科大(电子对抗学院)在全军率先建立了信息与网络安全专业。截至2021年年底,合肥高新区集聚网络安全高层次领军人才50余人、基础人才1000余人、从业人员近5万人,初步建成网络安全人才培育新高地。

能力是安全的保障,而核心技术则是重中之重。合肥高新区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网络安全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前沿技术突破和国产自主可控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合肥高新区联合中国科大于2020年获批工信部“网络安全创新应用先进示范”。

此外,合肥高新区还建设了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联合体,赋能人工智能安全、量子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等新兴领域技术创新。高维数据开发的“屏幕拍摄泄密溯源取证系统”获批工信部“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在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获得“网络安全创新产品优秀奖”(第一名)和“最具投资价值奖”。今年5月17日,合肥高新区企业科大国盾量子携手中国电信推出新品——国内首款基于量子信息技术的VoLTE加密通话产品“天翼量子高清密话”。该产品推动量子安全进一步向民生领域扩展,让量子安全技术守护“千家万户”的梦想成为现实。

目前,合肥高新区已集聚网络安全企业15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1家,初步形成涵盖“基础安全层-安全产品服务层-行业应用层”的网络安全产业链。2021年,该区网络安全产业核心营业收入过百亿元,近年来年均产值同比增速达20%以上。

据介绍,围绕试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合肥高新区将充分发挥现有优势资源,聚焦我国网络安全教育、技术和产业领域存在的痛点问题,以人才共育、技术共创和产业共建为抓手,提出具有合肥特色的解决方案,重点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新机制,打造面向全国的网络空间安全慕课教育平台;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组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探索网络安全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我们计划通过3~5年,让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融合发展新机制基本建立,网络安全综合支撑力、产业聚集力、技术研发力、创新创业活力大幅提升,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建成网络安全人才集聚、技术领先、产业兴盛的‘中国安全谷’。”合肥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 一米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