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小偷”“防诈骗”……网络安全有“合肥力量”
相关标签: [!--togo.keyword--]
摘要: 如今,合肥有哪些亮眼的网络安全产品?网安产业蓄势如何?下一步又有怎样的打算?
诈骗电话刚刚拨出就被拦截中断、一键抓捕窃取用户隐私的“网络小偷”、区块链印章为安全办公保驾护航……不久前,一场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链(以下简称“网安产业”)场景创新生态对接会在合肥举办,展现了合肥网安产业的场景创新能力。以量子加密、区块链存储等新兴技术为主的网安产业前景巨大,渐成合肥优势产业。 作为合肥16条重点产业链之一,网安产业链招兵买马,广发英雄帖。如今,合肥有哪些亮眼的网络安全产品?网安产业蓄势如何?下一步又有怎样的打算? “黑匣子”抓捕“网络小偷” 其貌不扬的笔记本电脑面板上,多了一处镶嵌手机的凹槽,形似“黑匣子”。将手机放进凹槽内,启动移动互联网APP检测取证系统,手机上的软件立刻无处遁形,获取用户IP地址、读取用户短信记录和通话记录、发送敏感词等软件动态行为立马在检测取证系统上一一显示。 这款专门用来抓捕窃取用户个人隐私“小偷”的检测取证系统是由安徽捷兴信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兴信源”)开发。其中,检测取证系统平台还是全国第一个通过改造手机系统、采用真实手机监控恶意应用和取证的平台。 捷兴信源检测中心总经理刘文亮告诉记者,现在很多软件会在后台非法窃取用户信息,擅自使用付费业务、发送垃圾信息、推送恶意广告和欺诈信息等。依托公司开发的平台,就会像网络巡管一样,对软件挨个“审查”,读取软件读取了手机用户的哪些信息,以及读取次数。 “目前我们这款应用主要面向公安等政府部门和监管单位使用,部分应用商店在审核上架APP时,也会使用我们的平台检测APP是否合规。”刘文亮介绍,这款移动互联网APP检测取证系统平台现已分析了200多万次,分析过后,还可作出诊断,提示软件风险级别是危险还是安全等。 一个网络页面即可24小时防诈骗 在8月举行的合肥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链场景创新生态对接会上,捷兴信源带去了一款防止网络诈骗和电信诈骗的产品——“防诈宝”。 捷兴信源分公司总经理高茜解释,虽然移动互联网APP检测取证系统是公司的核心产品,但在面向社会各界的对接会上,公司更想展示接地气、为民生的产品应用。“我们开发的防诈宝仅是一个H5页面,不需要用户在手机里安装APP。用户使用前在页面内填写姓名、手机号和保护人信息就行。” 一个H5页面怎么实现全天24小时防诈骗?高茜介绍,防诈宝依托权威机构的数据库,对涉诈端进行实时监测,持续更新,确保防诈精度。数据构成不做预判号码设计、不监听客户行为,预警来源为境外监听、侦控诈骗手段,针对被诈骗者及被诈骗者亲属进行点对点预警,最大程度提高防诈拦截成功率,规避客户隐私问题。目前,这款诞生于合肥的产品已在上海、杭州、湖北等多个地市试点推广。 区块链化身“保险箱” 对不少老百姓来说,“区块链”的大名或许并不陌生,但它具体能用来做什么?合肥本土企业高山科技就探索将区块链技术与智能办公相结合。 登录由高山科技开发的印记区块链电子印章及合同签署平台,用户的签名和印章变成了电子化,可以点选、拖动等便捷的操作方式,快速定位到合同上需要签章的位置。“以往合同签署需要甲乙双方到场,签署后各方还要按流程申请盖章,过程繁琐。通过区块链电子印章及合同签署平台,动动鼠标就能完成签名、盖章。”高山科技产品总监黄丰向记者介绍。 完全电子化的操作是否意味为合同签署带来安全性漏洞?面对记者的疑问,黄丰解释,该平台是建立在区块链上的,通过链上数字化快速签署,永久无纸化保存,全流程自动存证、可追溯,整个合同签署过程真实、透明、可信,就像是为电子合同搭建了一个保险箱。“同时,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生成的电子印章拥有和传统印章一样的法律效力,且不可伪造和篡改,每一次使用都有详细的用章记录,解决了行业内‘萝卜章、假合同’的问题。” 高山科技总经理杨宁波表示,目前,印记区块链电子印章及合同签署平台支持PC网页端、微信小程序、H5、APP等多平台,用户足不出户即可快速完成文件异地签署,在全球疫情的困境下,可以帮助企业在疫情隔离下解决合同签署、企业用章等场景下的难题。“今年4月,我们面向全国中小微企业免费开放了半年的平台使用权,未来打算继续免费开放签署功能,让全国用户享受到合肥的网络安全创新能力。” “中国安全谷”项目迎来新进展 一场场景创新生态对接会让低调的网安产业回归大众视野,众多亮眼产品背后,是合肥网安产业的厚积薄发。 2016年,捷兴信源在合肥成立了分公司,后将公司总部迁至合肥;同年,高山科技在合肥成立,致力于区块链核心技术攻坚,入选2020年中国区块链典型企业名录:去年,杭州安恒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区域研发总部落户合肥高新区,重点打造新一代网络安全创新研究中心…… 如今,合肥在底层安全可控、量子安全、工控安全、区块链安全等领域具备领先优势,已形成了“领军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全市集聚网络与信息安全企业150余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从业人数超1.2万人,“基础设施层—产品服务层—新兴应用层”的产业链渐趋完整。2021年,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企业营收总额同比增长11%。 记者从合肥市发改委了解到,近年来,合肥市以高新区为核心,打造“中国安全谷”,形成了“一核带动、多点融合”的发展空间格局。 今年6月,中国安全谷项目规划方案顺利通过审查,建设内容包括高层办公、涉密办公、总部办公、公共检测平台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项目建成后将引进电子信息网络安全类相关产业入驻。 产业蓄能,未来可期。下一步,合肥将重点发展网络空间安全硬件产品、安全综合服务、安全防护技术、区块链创新应用、行业融合应用等,重点推动网络空间安全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字城市等新行业、新技术、新场景的应用融合。 责任编辑: 一米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