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7”字形的夜跑道,
夜幕之下,
一群“夜跑者”不知疲倦地来回“打卡”。
与普通夜跑爱好者不同,
这群“夜跑者”的节奏
与区域大建设项目保持一致,
它们——就是活跃在夜间的渣土车。
目前,滨湖新区大建设如火如荼,平均每晚开工的工地达10余家,涉及商业住宅、地铁、展馆、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在运渣土车超过500辆,高峰时达到800辆左右。
如何让这些渣土车“限速限道”?合肥城管打出了科技牌!
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走进滨湖城管办,
探查渣土车“双限”背后的秘密

一副特殊的“地图”挂在滨湖城管办内,“7”字形的蓝色跑道尤为明显。这张“地图”专门服务夜间奔波的渣土车。这些渣土车会沿着环湖大道行驶,右拐驶上上海路。“上海路周边项目较多,是渣土车集中工作的区域。”城管队员刘雷解释道。作为服务渣土车“夜跑”的城管队员之一。每天晚上,刘雷和同事们要“陪”着500多辆渣土车“夜跑”,这一“陪”几乎全年无休。
为何要“陪跑”?原来,近年来滨湖新区平均每晚开工的工地达10余家,高峰时渣土车达到800辆左右。车辆一多,既容易造成行车拥挤,也容易发生随意变道、齐头并进、互相追逐现象。渣土车“块头大”,违规驾驶易引发交通事故,为此,合肥早早给它们戴上了“紧箍”——渣土运输期间限速60码行驶。
考虑渣土车自身载重较重,惯性很大,在上海路、环湖大道等拥挤路段60码车速下行驶,难以保持安全行车距离。滨湖城管办因地制宜,对渣土运输管理再“加码”:不仅要限速,还得限道。“所有从运车辆限制在一条专用道行驶,杜绝渣土车随意变道、互相追逐。同时,为确保行车和行人安全,在滨湖新区范围内,渣土车辆限速40码。”
在对渣土车辆限速限道的同时,刘雷和他的同事们则通过北斗监控平台对渣土车辆进行实时监控“云陪跑”,对超速、定位异常车辆严管重罚。“车辆一旦超速,平台就会报警,我们可以通过后台查找到车辆信息。”
在滨湖运行,渣土车被管控的还不止是行驶车道和速度。要想将满车渣土顺利运出工地,它还得通过道闸“火眼金睛”的检测。
“目前,渣土运输管理已经实现‘云端化’,执法人员只需要通过智能移动APP就能实现掌上实时监控。”从滨湖城管办了解到,滨湖新区累计建成智慧工地32家,其中2021年建成20家。
在刘雷的电脑上,可以发现“智慧工地”包含视频监控系统和智能道闸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全面监控各个建筑工地车辆冲洗平台运行情况和工地现场情况。”刘雷说,视频监控设备采集数据保存期限大于20天,“随时可以翻看过去的记录,为执法提供有效的科学管理手段,为环境监管和车辆管理提供有力证据。”

智能道闸系统则在冲洗平台前设置了车牌识别相机,具备车辆车牌捕捉功能。“车牌就是进出通行卡,通过智慧道闸平台远程输入渣土办证车辆的车牌信息,与道闸实施联控,实现对施工现场出入渣土车辆进行管理。对于未办证车辆,道闸不予放行,并在后台提示。”不仅如此,后台还能导出每台渣土车辆进出工地的车次,形成表格,方便数据统计。
“渣土车辆密闭严不严、冲洗到不到位、有没有造成出入口路面污染……这些问题一看就清楚。”目前,渣土运输已有专人监控,力争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
跑出专用跑道、超出限速标准,渣土车司机犯了错是要经过考试再“上岗”的。
目前,一款名为“渣土运输管理服务平台”的微信小程序已上线。“小程序包括企业管理、驾驶员管理、试卷管理、在线考试、在线学习、证书管理、证书打印、统计分析等功能模块,可实现从在线学习、考试、证书打印到继续教育的全业务闭环流程。”刘雷表示,平台一方面方便驾驶员学习考试及发证,一方面也方便监管。“监管部门通过平台可随时随地查看企业信息、驾驶员的学习记录和考试状态等,对渣土运输企业及渣土车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学习进行有效监督。”
据了解,在滨湖新区从事渣土运输时,驾驶员应随车携带《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证明》。目前滨湖辖区内16家渣土运输企业共计478辆渣土车驾驶员全部完成在线学习“发证”。“渣土车驾驶员每晚运输前需通过微信小程序教育平台接受教育学习,由平台值守人员实时监控学习情况,没有完成学习的驾驶员不得上车驾驶。”
目前该平台功能还在进一步完善中,滨湖城管办渣土管理工作人员会不定期在平台内推送一些安全教育宣传视频及相关资料供驾驶员们学习。“下一步会尝试开展线上安全教育知识竞赛评比,提高驾驶员积极性,确保渣土运输安全平稳有序。”
责任编辑: 许召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