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以百姓心为心
相关标签: [!--togo.keyword--]
摘要: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 一 万物并秀,葱茏情深,夏浅胜春最可人。 漫步在合肥的街头,享受初夏的纷呈景致时,你会欣喜地发现,往年杨絮漫天飞舞,现在清朗多了,舒展眼前的是“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这是合肥“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生动缩影。 以百姓心为心。去年以来,合肥响鼓重锤、重拳出击,有诺必践、承诺必办,不断破解治絮难、办证难、出行难、拆违难、停车难、就医难、上学难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难事难题。 新时代的合肥,不仅注重发展的速度,更注重发展的质量;不仅始终丰富发展的维度,更始终追求发展的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彰显了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 口言之,身必行之。合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怀“国之大者”,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以“放心不下”的尽责心态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再多不怕多、再小不嫌小、再难不畏难,实现“民心”与“初心”的同频共振,努力让市民笑容成为城市最美风景。 ![]() 二 民心惟本,厥作惟叶。只有方向对了,努力才有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 合肥,从江淮小邑到拥有千万人口,从名不见经传到客商络绎前来,从默默无闻到“网红”城市,从“后进生”跨入“万亿俱乐部”……合肥的发展,日就月将、日新月异。 如今的合肥,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正处于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 如今的合肥,正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全国重要的战新产业集聚地,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如今的合肥,在经济体量迈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新台阶后,可以更大规模地聚集高端要素,更高水平地配置优质资源,更大强度地蓄势蕴能,形成影响力、引领力更大的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各种让群众“急难愁盼”的“城市病”也随之而来,无形中影响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细看这些“急难愁盼”,有的是沉积多年难以解决的老问题,如治絮难、办证难、拆违难;有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冒出的新问题,如出行难、停车难、上学难。这其中,有的是“流行病”,有的是“地方病”;有的是“先天的不足”,有的是“成长的烦恼”。 比如,金寨路与南二环路交口,那真是一个“堵”,遇上交通高峰,过个路口甚至都要二三十分钟。 比如,老旧小区多层住户,“望楼却步”成了老人上楼难的“心病”。 再比如,“扎根”居民区附近20多年的石灰厂,粉尘漫天、噪音刺耳、气味难闻,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 合肥跨入“万亿俱乐部”,城市能级跃升新阶段,更需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快推动与之相匹配的高效能的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特别是,城市更新大时代已来,普遍化的“大服务”、个性化的“小需求”共生交错,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更加复杂和多元,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成为必答题,这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深化高效能治理的题中之义。 ![]() 三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如何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成为摆在城市治理者面前的一张时代考卷。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爱华在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只要是能让群众直接受益、直观感受的事,不论大小、无论难易,我们都抓紧办、努力办、持续办。” 虞爱华要求,“要做到投入一年更比一年多,力度一年更比一年大,效果一年更比一年好。”去年以来,合肥把造福人民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广大党员干部迎着急难险重的任务上,盯着急难愁盼的实事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实践中,合肥明确提出“三个零”,从认识论角度,解决党员干部在“办实事解难题”中的思想认识问题,下大力气、下大功夫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共性问题、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零距离”。要以“放心不下”的牵挂,注重实践牵引,到群众中去,察民情、访民意,与群众坐在一起、想在一起、说在一起、干在一起,将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强大动力和硬实举措,确保“十四五”发展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群众急难愁盼的事“零懈怠”。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头等大事,无论任何时候,该做的事,要知重负重、攻坚克难,顶着压力也要干;该负责的事,要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冒着风险也要担。 ——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厉惩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强力整治违法建设、电信诈骗、无良中介、校外培训乱象等突出问题。 马克思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千条万条,不落实都是白条;千难万难,干起来就不难。思想的统一、共识的凝聚,实干的力量得以充分释放,合肥广大党员干部在“办实事解难题”中,始终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重在办事、重在办难事,让实际行动、实际效果直达民意、直击民心。 ![]() 四 点点滴滴,最是“难事”映初心;枝叶关情,最是“难题”显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心中有群众,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认真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形势是动态的。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合肥始终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抓住关键、找准重点,以“群众觉得”为出发点,以“群众所指”为攻坚点,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着力,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倾心倾情倾力办实事解难题,不断让群众收获一个个“小确幸”,感受一份份“大温暖”。 “只要是人民群众欢迎、咧嘴笑的事,再难也要干到底。”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实事如何办?难题如何解?这是个方法论。 ——以真抓的实劲只争朝夕抓紧办。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群众“心急如焚”,干部就“如坐针毡”,做到马上就办、真抓实干。 大力实施新建一批、扩建一批、转换一批、补充一批“四个一批”工程,多渠道扩充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全市在园幼儿公办率和普惠率分别达51%和84%,6.8万幼儿入园需求基本实现学位供给平衡。 稳步推进就业促进民生工程,开发公益性岗位11605个,2020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14万人;贯通“学业—就业—产业”最短通道,每年留肥服务大学生达10万人以上。 把企业招工放在招商、招才同等重要位置,市直部门点对点帮助企业招工,创新推广“共享用工”。今年春节前后,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帮助联宝科技、京东方两家企业招工近2万人;今年以来累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10.6万人。 解决群众办证难,累计排查房地产领域办证问题15.3万套,目前已100%完成首次登记,通过容缺办理等方式办证12.4万套。 ——以敢抓的狠劲拔丁抽楔攻坚办。越是群众觉得“难过”,就越不放过;越是事情“难干”,就越要大干。 对多年来城区最大堵点西南二环“动手术”,全力攻关、力克难关,其中备受市民关注的合作化路节点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58%,强力推进畅通二环等重大交通工程;今年计划新打通46条“断头路”、整治20处拥堵点。 开展违法建设治理专项行动,五个半月时间拆除1.5万余处、近230万平方米,还地于民、还路于民、还绿于民,群众广泛参与,拍手称快。 下决心破解群众深恶痛绝的意杨飞絮问题,市区二环内外5万多株意杨全部科学合理截短修剪,并有序替换树种,努力让更多绿植“养眼不迷眼”。 推动更多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将“一票否决”调整为三分之二业主同意就可实施,财政给予每部20万元补贴,去年建成142部,今年新开工26部、待开工75部。 ——以善抓的巧劲独辟蹊径创新办。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温暖。 纾解企业引才难题,出台普惠性人才政策,为新入职重点产业企业的大学生提供3年免租住房或等额租赁补贴,让大学毕业生边安居边就业,去年引进本科以上人才9.6万人。每年开展两次“智汇合肥高校行”活动,今年春季安排10路“人马”奔赴13座城市、36所高校,带着300多家企业、万余岗位上门招才引智,收取简历20多万份。今年一季度新引进本科以上人才2.3万人。 出台“十不得”“六严禁”举措,整改91所办学机构,取缔44所无证办学机构,查处违反师德师风问题30人,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刻苦学习、快乐成长。 进行考场分区改革,将原来全市一个高考考区分拆为四个分考区,市区2.9万名考生就近就便自主选择考区,既免去往返奔波之苦,也解决因订不上考点附近宾馆而无法休息的烦恼,家长和考生欢欣鼓舞。 为缓解路边停车难,市区道路沿线免费停车时间由15分钟延长到30分钟,网上网下好评如潮。实施“共享停车位”,去年以来,整合各类停车场地304处、泊位93420个,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放停车场74处、泊位28949个,利用待建空地、边角空地新建临时停车场80处、泊位9787个。目前合肥机动车保有量261万辆,近三年年均增长8%左右。 ——以常抓的韧劲锲而不舍持续办。群众关心什么就解决什么,人民向往什么就努力实现什么。坚持群众“觉得好”的工作导向,把群众的期盼作为努力的方向。 为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好上学、上好学,今年计划新建中小学28所、新增学位6万个,积极与清华附中、北师大附中等合作办学,全市集团化办学覆盖75%的城区公办学校、54%的县城公办学校和100%的乡镇中心学校。 大力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工程,积极推动与上海交大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等深度合作。目前已打造60个市级名医工作室,今年全市公益性卫生项目119个、总投资290亿元,努力让群众不出远门就能看良医、治好病。 为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出台房地产“新政8条”和相关细则,重点整治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住宅成交面积和交易价格实现“双下降”。同时,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已建16.9万套(间),今年预计再新增2万套(间)、可解决5万人住房问题。 为了城市更宜居,一天不松、久久为功加强生态治理,让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聚焦打造巢湖最好名片,系统实施巢湖综合治理碧水、安澜、富民“三大工程”,推进点源、线源、面源、内源“四源同治”,全湖水质基本稳定保持IV类。 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如此,“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必然赢得发展,必然赢得未来。 ![]() 五 政之所要,在乎民心。自然的温度,触感肌肤;城市的“热度”,直抵心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随着一件件急事办实,一件件难事攻克,一件件愁事破解,一件件盼事落细,群众看到了变化、感受到了温暖、得到了实惠。 “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 瑶海区东方商城拆除违建15000平方米,得到广大商户的理解支持。商户们纷纷表示,拆除违建后,消防通道畅通了、市场环境大大改善了,相信生意会越来越好。 根据城市规划和市民期盼,拆违做到拆一片、清一片、建一片、管一片。瑶海区城管局副局长李湘江深有感触,要有“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决心,为群众解忧、为群众造福。 “民,乃城之本也。”在合肥“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基层代表座谈会上,来自蜀山区五里墩街道的朱红英建议延长免费泊车时间。“看到新闻时特别吃惊。”朱红英说,从建议提出到落实,只有短短4天,中间还隔了一个周末,这充分体现党委政府真正将群众诉求放在心上。 停车免费时间延长,消息一出,瞬间刷屏。网友纷纷留言:“利民惠民的好消息!”“不用跑着去买菜了。”“吃早餐的时间够了。”“体现民生,体察民情,体验民味。”“得民心、顺民意、惠民举!”“民生实打实,增加获得感。”…… 包河区包河苑广电小区12栋3单元,顺利加装电梯,居民期盼已久的“老房电梯梦”得以实现。叶利光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有了电梯,再也不用爬楼了!”如今,政策支持、党员牵头、邻里共商的“走心”模式,正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安装电梯。 急群众所急,合肥开启“服务直通车”,真抓实干快作为。“打个热线,试试看,没想到真给考场装了空调。”2020年5月27日晚,考生家长张传尚着急地拨通“12345”热线,建议考场安装空调。令她没想到的是,仅仅一周多时间,合肥所有中高考考场装上了空调。 今年是我市首次实施高考考点相对就近安排,这样的举措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网友LowKey留言说,利好消息!以往家门口考场不能考,非要去远的考场,宾馆价格高得惊人!现在能就近考试,太好了……一时间,网友们纷纷狂赞。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要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合肥将各项民生“关键小事”纳入民生工程范畴,把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转化为城市治理的“责任清单”,顶层设计、高位推动、集中攻坚,列出时间表、明确路线图、拿出计划书,为办好“民生小事”“民生难事”提供坚强保障。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吕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合肥围绕群众“急难愁盼”攻坚克难的举措,给予了点赞。 吕鹏认为,合肥的这些做法看上去是“小事”,改变的是物理空间和硬件,但背后折射的是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基层的体现,是走群众路线的体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彰显了党委政府对群众诉求回应性的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彰显了党员干部的主动作为和硬核担当,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明显增强了。 ![]() 六 城,所以盛民也。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合肥答卷仍在挥毫。 “十四五”规划已经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继续齐心协力干、加油好好干,努力干成一番新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正在深入开展。合肥广大党员干部将一如既往、一往无前,永葆初心、坚定决心、砥砺恒心,拼尽全力、想尽办法,闯新路、开新局,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厚度,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人民群众的幸福画卷一定会更加绚丽!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责任编辑: 一米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