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贫困人口从二十万降至两千余人
相关标签: [!--togo.keyword--]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是事关合肥发展全局的大事要事。一年来,合肥市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治行动,确保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全市贫困人口从9.12万户、20.54万人减至目前1050户、2649人。
贫困人口大幅下降,目前全市贫困人口减至2649人
10月16日,记者从合肥市扶贫办获悉,合肥市所辖5个县(市)均为有扶贫开发任务的省定非重点贫困县,无国家级和省级重点贫困县。从建档立卡到全面脱贫攻坚,4年来全市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从近年来的贫困人口变化中可见一斑。
2014年,合肥市建档立卡贫困村11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12万户、20.54万人;2016年底,全市112个省级重点贫困村全部出列;目前全市贫困人口减至1050户、2649人。
政策保障构建“政策+项目+资金”“三位一体”体系
2017年以来,合肥市委、市政府、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50多次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增强推进脱贫攻坚的责任担当。
合肥市一直强化政策保障,着力构建支撑体系。坚持资金跟随项目、项目支撑产业、产业带动脱贫的原则,构建“政策+项目+资金”“三位一体”体系。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合肥市农村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在全省率先创新出台光伏扶贫、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创业等政策文件,构建了涵盖面广、推进有序、保障有力的“1+20+X”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同时,合肥市不忘抓精准管理,让扶贫落到实处。例如,通过抓精准对象管理,确保贫困对象零漏评、零错评、零错退,切实做到“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对今年1050户未脱贫户,全部实行“一户一册”“一户一计划”精准管理;对已脱贫户进行动态监测,分类管理。完善建档立卡工作,2018年动态管理4781户、5842人。庐江县在全省创新实施贫困户分类动态管理法,为精准施策奠定坚实基础。
精准施策创新打造产业扶贫2.0版提升工程
有了政策的保障,合肥市精准施策,着力实施“十大工程”。可以说,产业扶贫亮点纷呈。合肥市坚持产业扶贫的核心作用,根据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开展“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全市户均发展产业扶贫项目2.36个,产业扶贫项目到户覆盖率99.72%;全市特色种养业项目覆盖61588户,覆盖率85%;112个贫困村达到产业发展标准,完成率100%。
特别是今年以来,合肥市创新思路,着力打造合肥产业扶贫2.0版提升工程,努力打造1-2个在全国,3-5个在全省有影响带动力的产业扶贫典型,创造20个左右全市产业扶贫亮点。全市稻虾综合种养已初具规模,建立稻虾(渔)综合种养基地面积20.2万亩。肥东县实施“6120”产业扶贫计划,肥西县实施产业扶贫“556”工程,长丰县实施“三扶三带三订单”“红草莓”产业扶贫模式,庐江县实施“510”工程,巢湖市构建“五大支柱产业顶天立地、三十六行百花齐放”产业扶贫格局。
值得肯定的是就业脱贫成效明显。合肥市坚持“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理念,大力开展“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拓宽贫困户就业创业渠道。2014年以来累计已有10083名贫困户实现帮扶后就业,17903名贫困劳动者实现就业后脱贫等。
■脱贫故事
“红草莓”助力贫困户摘“穷帽”
在长丰县水湖镇费岗村田峰草莓园,园区负责人田峰正在他的草莓大棚里忙碌着。据其介绍,今年园区连栋高架大棚有1.4万平米,普通地棚200亩,今年冬季预计能销售20万斤草莓,收效会有新的增长。
如今,田峰通过自己的合作社积极吸纳周边贫困村民“入股”。“小额现金入股的51户和扶贫小额贷款入股的30户。”田峰坦言,入股后的贫困户,不仅每年能获得入股收益,平时还能在农场里打零工获得工资收入。由于扶贫成效明显,田峰草莓已成为镇里声名远播的特色种植业扶贫基地。同时,针对一些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田峰草莓园还采用统一农资供应、技术标准、优良品种、指导服务、加工销售和帮扶劳动务工、土地分红、带资入股、旅游观光、优先种植的“五统五帮”模式进行重点帮扶。
贫困户小李就受益于“红草莓”,摘掉了“穷帽”。因一次意外,小李的婆婆和老公一氧化碳中毒,导致家里失去了劳动力。这个一直相夫教子的柔弱女子不得不承担家庭的重任,照顾两个孩子。在草莓园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小李学会了育苗、种植,家里5亩草莓也卖出了好价钱,年收益达8万元左右,解决了一家人的吃喝用度。
而针对一些贫困户“脱贫无路”的情况,水湖镇搭建起贫困对象与市场主体连接的桥梁,引导贫困户将土地、小额现金、扶贫小额贷款通过入股的方式,流向有经营能力的农业合作社和草莓种植园区,建设农业设施,发展种植养殖业。 责任编辑: 肉馅的小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