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室外烈日当空蝉鸣阵阵。在省城罍街的一个手工皮具生活馆里,老板闫海和堂弟闫光,正在用古老的手工艺和传统工具,一孔一针一线地处理、打造每一件皮具。

  阎海是我省利辛县人,毕业于清华美院。“早年,我父亲在利辛县开了个皮件厂,我和弟弟就在皮堆里面玩大。也是那时我们与皮具结下了不解之缘。”闫海说。从给小伙伴们做“小弹弓”开始,到大学里慢慢做包、做鞋,闫海开始了皮具之路。2003年,他和家人在上海绍兴路开了一间大小10㎡,名为“树”的皮革店。而这个店名也沿用到了其在合肥的数家店。

  “刚开始,我们在上海做的是皮带、相框、笔筒、皮笔记本这样的小物件,不料却吸引了许多时髦人士,有人还要求私人定制。我认为这是因为皮革作品的原创性和独特性。”闫海说。皮革是一种韵味无穷、越看越好看的天然素材,“不过要将皮革的美发挥到极致,则需要经过匠人之手。一块皮料拿在手上,我就能看出来它的个性和气质,它适合做什么东西。”闫海说。

  对于手工匠人而言,每件产品都需要匠人们浇筑耐心和细心:制图、选料、划线、裁剪、涂油、缝线、打磨、雕琢……每一次敲打和每一针缝合,传统但不守旧,凝聚着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皮匠们打磨的不仅是一件皮具,更是自己的内心。”闫海说。

责任编辑: 肉馅的小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