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群的居家个护指南
相关标签: [!--togo.keyword--]
摘要: 此时正处于初春时节,糖尿病、哮喘、慢阻肺等慢性疾病正是高发的时候,慢性病患者居家如何控制病情就显得格外重要。
此时正处于初春时节,糖尿病、哮喘、慢阻肺等慢性疾病正是高发的时候,慢性病患者居家如何控制病情就显得格外重要。
就拿那些需要长期前往门诊治疗的糖尿症及其并发症患者来说,该如何在春季做好个人养护呢?莫担心,合肥名人眼科医院眼科专家曾令辉主任的建议来了! 糖尿病会引起一些眼部疾病 糖尿病本身并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它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一些人的眼部疾病也是糖尿病引起的,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波动性屈光不正、青光眼、眼球运动神经麻痹、干眼症、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几乎都会出现的不同程度的视网膜血管疾病。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可致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指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致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微血管发生病变,毛细血管的周细胞坏死,随后内皮细胞变薄,内屏障功能受损,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由管内渗出到组织中,造成视网膜病变和功能障碍。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眼病不可逆致盲的严重的并发症。 从目前的临床表现来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早期没有累及视网膜中心区域黄斑时,很多患者没有症状,但随病变进展会逐渐影响视功能。 ![]() 当病变累及黄斑后,患者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眼内出血时可出现眼前黑影,后期会出现视物不清,严重者会出现失明的症状。
糖尿病视网膜患者应采取 “养+动结合”的个护方式 合肥名人眼科医院眼底病专家曾令辉主任指出,除了需要做好常规防护之外,更要修炼好“内功”。 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要注意合理营养,做到食物多样,粗细搭配,少食多餐,多吃水果蔬菜等,少吃油腻、高盐、烟熏和腌制品。每天要保证作息规律,不要熬夜,以免作息紊乱造成免疫力下降,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吃饭时间应尽量固定,并且要和用降血糖药物的时间配合好。同时糖尿病病人不能限制喝水,饭前喝一杯水后就可有饱胀感,同时也能起到减少进食的作用。 ![]() 动: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糖尿病患者要注重适量运动,可在家打打太极、做做健身操、原地踏步或小圈跑等,这些同样可以起到强身健体、消耗血糖的作用。 饭后1小时运动尤佳(从开始吃饭算起);每周不能少于3~4次。每次需坚持30~60分钟。 归根结底,无论是“养”,还是“动”,目的都是要控制好血糖。 血糖管理:不同人群标准大不同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管理好血糖非常重要,但在控糖的过程中,不同症状及程度的患者应采用“个性化”的控糖措施,而不同的病患需要达到的控糖目标也不相同。 对于年纪较轻(小于50岁)、病程较短(低于5年)的病人,以正常人的血糖为标准是可以的,但年龄每增长10岁,血糖标准就要升高1~2mmol/L。 此外,由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了解近期2~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反映血糖的大趋势。因此,糖化血红蛋白也应达到一定的标准,当然,不同人群,应达到的标准也有区别: 大多数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是<7.0%; 如果患者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在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的前提下,血糖控制目标应更为严格,建议糖化血红蛋白<6.5%; 如果患者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显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血糖控制目标则相对宽松,建议糖化血红蛋白<8.0%。 合肥名人眼科医院眼底病专家提醒道:需要注意的是,控糖不是一味的降低血糖含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控制血糖水平的过程中要重点注意避免出现低血糖。 老年患者更是要格外关注低血糖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可能老年患者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就可以抵消一年甚至是一辈子降糖带来的益处。因此,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至关重要。 防止视力受损 应在早期做好预防工作 大医治未病,预防一直以来都是控制疾病发生的有效举措。对于已患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在良好的筛查和护理下,控制“三高”及定期眼底检查,绝大多数由糖尿病引起的视力障碍是可以避免的。同时通过定期散瞳检查、早期发现和优化疗法而得到良好效果,可以避免视力失明。 若病情有变化或有疑问,可先通过线上咨询平台进行眼病咨询,了解是否需要去医院。 责任编辑: 萝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