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古韵之妙,有笔墨纸砚黄梅调的艺术之魅,有毛峰瓜片臭鳜鱼的口腹之乐,更有南北兼容刚柔并济的融合之美。山峦叠嶂,涓涓不壅,群英荟萃,这就是集“山水人文”于一身的安徽。

  曾经,18个村民摁下“红手印”,率先唤醒中国沉睡的农村大地;今天,“墨子号”载着中国梦冲向太空,0.12毫米的触控玻璃重新定义中国制造。70年的时间,安徽实现了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工业大省”,从“创新追赶”到“创新引领”的历史性变革。

  70年栉风沐雨,70年砥砺前行。在我们的祖国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迈进的道路上,中国银联安徽分公司应运而生。自2006年成立以来,中国银联安徽分公司深情躬耕十三载,携皖人之情怀,举步履之勤勉,汇产业之合力,铸金融之脉络,谋民生之幸福,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地方经济,推动安徽省银行卡产业一次又一次跨越发展,成为建设美好安徽的中坚力量。

  无论是置身广袤无垠的皖北平原,还是开合有度的江淮大地,亦或花木茵蕴的皖南水乡......在这片1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国银联安徽分公司始终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温柔,陪伴百姓美好生活的365天。

  夯实最后一公里  全方位创造美好生活
 

 

  在刚刚闭幕的2019年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中国银联安徽分公司携银联诸多支付黑科技亮相,集中展示了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科技成果,以及在便利民生方面的普惠金融举措。中国银联展厅也当之无愧的成为合肥滨湖会展中心9号馆的人气王。

  “我用手机靠一下闸机感应区,就能过闸了。每天用手机闪付坐地铁上班,方便还省钱。”“过高速,就用云闪付二维码,既快又安全。”场馆内摩肩接踵,好几位热心的银联用户站在智慧出行展区,化身宣传大使,自发地为其他参展观众科普介绍。

  截至2019年8月,合肥地铁、15个城市和34个县域24000辆公交车开通移动支付。从省城合肥到县域乡村,从皖北边陲到江淮腹地,从五彩淮南到药都亳州......爆发式增长的交易笔数与口碑相传,是广大乘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银联移动支付产品的认可和褒扬。
 

 
  田先生是一个扎根合肥十年的“新合肥人”,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在合肥的落地,他明显感受到支付便民的升级对生活品质的有效提升。“出门带手机就行,菜场、超市、吃饭、看病,一切都可以搞定,现在高铁出差也可以用银联手机闪付了”。

  以支付便民提升百姓美好生活新感受,这是安徽省移动支付便民工程的目标。在安徽,生鲜传奇、谊品生鲜、家家乐活农贸市场、搬井菜市场等多家菜场成为了周边百姓心中的“网红”。同样的,在合肥万达、银泰城、巢湖人民路街区、铜陵万达广场、芜湖八佰伴等近20个人气商圈街区同步开展的商圈特色营销,在合家福、红府、来购、阜阳华联等全省重点商超开展“美好生活365”全年铺底营销,更是成为了安徽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确幸”。

  在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大包干”发源地——滁州凤阳县小岗村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建设从无到有,卓有成效。小岗村餐饮小吃铺、超市零售店、大包干纪念馆、当年农家等周边旅游景点全面实现云闪付受理,云闪付激励金活动同步开展,有效带动和激活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标志着安徽移动支付便民工程正在向村域地区迈进,再一次彰显了安徽人民敢为人先的引领担当。

  顺应时代谋创新 相伴经济民生共成长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不同的支付方式都镌刻着不同生活方式的时代印记;从银行卡到移动支付,方寸之间的变迁背后是经济的繁荣和技术的进步。

  可以说,时代造就了银联,银联也惊艳了世界。2002年,中国银联因联网通用而生,后快速崛起,成为中国多层次支付清算网络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银联卡累计发卡量近80亿张,银联已成为全球发卡量第一、交易量第一的国际卡公司。银联卡受理网络不仅铺满神州大地,更延伸至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人走到哪里,银联卡用到哪里”早成现实;银联不仅在境外拓展了5000多万家的受理商户,还在境外发行1亿张银联品牌卡,坚实迈向“全球网络,国际品牌”。

  在大发展的中国经济、大变革的时代浪潮中,银联的17年,是自主品牌茁壮成长的17年。目前,银联已形成了集刷卡支付,以及扫卡、扫码、扫手机于一体的丰富多样的全产品支付体系,全方位的支付服务受到用户的欢迎。2018年,银联网络转接交易金额首次突破百万亿大关,达120.4万亿元,同比增长28.1%。

  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第一季度末,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 77.73 亿张,环比增长 2.32%,其中银联卡占比接近98%。不仅仅是在银行卡产业,中国银联在移动支付持续发力,推出的云闪付产品成为移动支付行业的重磅产品。2019年上半年,云闪付APP累计支付类交易15亿笔,较去年同期增长222%。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银联通过加快受理和发卡业务、布局移动支付产品、联合实施支付标准、参与支付基础设施建设等,推动区域内形成互联互通的支付网络。目前,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中已有106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银联业务,累计发行超过4300万张银联卡,受理覆盖逾1200万家商户和80万台ATM,比倡议提出前分别增长了超过25倍、8倍、3倍。银联移动支付服务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

  如今,银联正加速向科技公司、数据公司转型。顺利推进银联转接清算系统扩容,完成核心系统架构分布式升级。建成技术开放平台,增强对内对外科技服务能力。成立云计算中心,加快推进支付创新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健全银联大数据平台。依托国家电子商务与电子支付国家工程实验室、人民银行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推动新兴技术逐步落地,累计申报了国内专利 1400 项,已授权 498 项,居全国金融系统前列。

  从无到有、从有到变,从技术到标准,从规则到网络,从系统到服务,银联始终坚持开放共享理念,携手产业各方开拓符合中国市场的银行卡发展之路,探索支付产业的发展新动能。

  肩负服务实体经济、促进金融发展的使命,中国银联在满足多元化支付服务需求中不断发展壮大,在顺应技术变迁潮流中不断自我革新,在融入全球竞争中不断开放赋能,成长为国际知名银行卡组织,也推动中国成为世界领先的电子支付市场。
责任编辑: 李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