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首设无人机本科专业 助力安徽低空经济腾飞
相关标签: [!--togo.keyword--]
4月22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申报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本科专业成功获批,计划于今年招生。
随着低空经济成为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抢抓发展机遇,于2024年4月获批开设省内首个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本科专业,这是该校继人工智能等5个新兴专业后,再次以"专业对接产业"的创新实践,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低空经济新布局:无人机学院应运而生 走进该校无人机学院综合实验室,5架中型教学无人机已整装待发。这个占地万平方米的实训基地,配备飞行训练场及14个专业实验室,与合肥德智航创等十余家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平台。学院名誉院长梁旭博士介绍:"专业课程设置采取'理论筑基-实践强化-岗位对接'进阶模式,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农业植保、能源巡检等实际应用场景。"
作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改革试点省份,安徽计划2025年建成国际影响力"低空之城"。该校早在2012年就建成省内首家CCAR-141航校,现依托人工智能、通信工程等学科积累,形成"无人机研发+行业应用"的完整培养链条。院长李穗透露,学院正推进三大举措:校企共建实验室、开发项目制课程、开展行业专项培训,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 微专业瞄准产业前沿:破解传统培养痛点 "没想到能用微专业学分替代通识课!"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李鹏兴奋地说。该校今年开设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业机器人两个微专业,以"5-8门核心课+寒暑假实训"的灵活模式,首批招收116名跨专业学员。教务处长李琚陈表示:"微专业突破学科壁垒,邀请企业工程师讲授《智能制造技术》等项目制课程,解决传统培养周期长、知识滞后难题。" 这种"小而精"的培养体系直指产业痛点:课程设置聚焦农业无人机、智能安防等前沿领域,采用晚间及周末授课,学分可替代选修课。校企联合开发的实训体系,确保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编程、网络安全攻防等硬核技能。 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七成毕业生留皖就业 "在校参与的智能仓储项目经验,让我顺利入职中电科38所。"2023届毕业生郑家璇的故事并非个例。数据显示,该校超70%毕业生服务省内企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省级一流专业人才,持续输送至长三角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 近两年,学校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新增5个新兴专业,改造8个传统专业,淘汰3个滞后专业,形成以工学为主体、70%专业对接十大新兴产业的格局。"我们要做地方经济的'人才反应堆',产业需求在哪里,专业布局就跟进到哪里。"院长熊健强调。
在安徽省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背景下,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通过"专业建在产业链上、课堂融在技术前沿"的改革实践,正构建起产教融合新生态。随着低空经济等新赛道全面铺开,这种快速响应产业变革的育人模式,将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劲的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 程艾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