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人和我讲了个笑话,说”酸汤鱼这种美味呢,外地人来贵阳吃,贵阳人来凯里吃,凯里人来我们剑河吃,足见这里酸汤天下第一!“我喜欢酸汤鱼。陆陆续续在外头吃过不少,但没来过黔东南。贵州,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

 

  常常阴雨连绵的地方一般都嗜吃点风味独特的东西。比如辣,比如酸。外加天阴,湿度大,食物容易腐败变质,于是便嗜发酵类食物。各地其实都有一些例子,毛豆腐,腌酸菜,梅干菜,金华火腿,各种烧腊,都是各地符合自己饮食习惯而形成的便于储存的,让时间转化了的美味。而黔东南的美味,就是酸汤。酸汤具有开胃健脾之功效,据说最正宗的酸汤鱼,一定要用苗家正宗米酸汤来做。其实酸汤是好大的概念,黔东南的山里家家户户都有酸汤,每家的滋味各不相同,原材料也各不相同。据说酸汤按照颜色和原料还分红酸汤和白酸汤,即野生番茄和白米汤、白面发酵汤,发酵后变成一红二白。米酸汤的历史可能更悠久一些,熬完的米酒自然发酵,很早的先民便发现了它的美味。除此以外还有鸡酸汤、鱼酸汤、蛋酸汤,甚至还按照民族分,苗族酸汤、侗族酸汤、水族酸汤、布依族酸汤……

 

  现而今只分川鲁淮粤四大菜系。与川菜的名震天下比起来,黔菜便有点默默无闻。个人而言,黔菜更符合胃口。辣椒没有川菜猛烈,少了麻多了酸,又看中原材料的鲜美,多了百般的滋味。

 

  倘若有天有缘走遍黔东南,黔菜倒是个写写拍拍好主题。

 

  毕竟美味不分你我他。

 

  剑河过去叫清江,民国三年(1914)袁世凯命定全国县名时,因清江与江苏省清江县同名,议改清水又与甘肃省清水县重复,于是取乾隆《清江志》中“清江古名剑河”之说,改清江厅为剑河县沿用至今。民族同志能喝能唱能跳,遍地是歌舞之乡自不必说,剑河还是有名的药材之乡。苗医苗药非常出名,也多以巫医著称,巫和医本同源,能通阴阳又兼医理药理的人。后来逐渐巫、医分开,一边只问鬼神,占卜凶吉,另一个救死扶伤,悬壶济世。保留巫医身份的地区,多不发达,是现代文明尚未彻底侵蚀之地。有巫密河发源雷公山,注入清江水,又有河水名八卦河,名字就透着一丝神秘。

 

  有一部叫做《剑河》的电影,号称中国首部民族动作片,陶明喜指导。主演是梁小龙,本来他的片子看的不多,主要是功夫里火云邪神脚夹拖鞋那个镜头过于销魂,让我记住了这位梁爷。片子里讲的清代末年剑河岸边苗、侗两个村寨的恩怨。不知道此剑河是不是彼剑河,片中演绎的是不是真实的故事。但真实的剑河水之清,山之绿是千真万确的,简直就是巨型大氧吧。“在我们那里,路上有根柴,只要在上面打个草表,路人就不会乱拿了。”老乡说。

 

  黔东南州的中国传统村落总共有两百多个,剑河占了二十八个,基佑村是其中一个。

 

  基佑村在剑河县久仰乡政府西北3公里,202户一千多人全部为苗族。有苗族的地方就有歌舞和米酒,想上山,先喝酒,这回不是土碗了,三个苗族姑娘端着牛角站在那里。躲是躲不掉的,前几年修了崭新的山寨门,倒是方便了拦门酒,两头拉了个绳子,横线一拉,任你书记百姓,姑娘们微笑着,温柔的端起牛角杯,下手又轻又稳,一滴都没有流到脖子,全部流进胃,然后哈哈一笑,挂一个红心的鸡蛋在客人脖子上,塞在手里一个糯米白饭团,算是完成了欢迎仪式。

 

  基佑村几乎看不到具有现代化的砖房,大量木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美丽而壮观。“我们县对于像基佑村这样的民族村寨制定了严格的保护措施,除了保护传统村落的风貌,还要保护其自然环境、山水风景、村寨间农田等。”当地政府派驻在基佑村的一位驻村干部说。从前基佑很穷,路不好走。现在通了路,县里又再发展旅游,剑河县百里原始阔叶林区精品旅游线路中,基佑村的位置刚好在中间。寨子里兴起了苗家乐,村脚下大片良田,潺潺溪水流过,靓丽的民族服饰、歌舞、斗牛、民族节庆、稻田鱼、香猪、洋鸭、朝天椒、秧李……

 

  一切都是苗家最淳朴的滋味。

 

  淳朴的滋味,最长久。

 

  TIPS:

 

  交通:剑太公路(剑河至太拥)穿境而过,如果乘坐剑河至太拥的大巴话,告诉司机在基佑村口停车。自驾游最方便。

 

  住宿:可以住在剑河县,可以住在久仰乡,也可以住在基佑村。村里现在开了三家苗家乐,古木参天,不妨体验一下。(来源:六安新闻网)

责任编辑: ding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