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中国好像只有评选
哪个省最没存在感的时候,
安徽才有那么一点存在感。



虽然徽菜也是八大菜系之一,
论存在感,确定不算出众!



细想想,可不是嘛。
平时吃饭请客聚餐。一问偏啥口味?



听身边的外地人讲家乡方言,
山东河南北京话,东北广东话识别力超强,
一听安徽方言……



 论经济,
明明位于经济发达,
人口涌入的华东区域,
可惜邻居光芒太刺眼,
又把咱给忽略了。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
小岗村率先登台做了主角,
可整个省又好像马上退场,做起了观众。



咱们省会经济总量已超过了陕西西安,
知名度影响力却难于比肩。

 

论旅游,
印象中仿佛中知名度中......
主要是黄山宏村有些名气,哎!

 

最近,一直没有存在感的安徽
狠狠刷了一把存在感。

 

事情还得从各地GDP的核算调整说起。



咋说呢?
核算,如同一家公司的母公司和子公司
可能会被不同级别部门统计重复。
虽然明令禁止,但却心照不宣的犯错。



而现在不同了,哈哈哈……
我们越来越重视,用数据说话了。



为了让数据标准,
国家统计局根据四次经济普查,
对各地区生产总值进行了系统修订。



正是这一修订,
发现安徽竟然闷声发大财,深藏功与名。



 《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发布,
不再强调均衡发展中小城市。



所以这几年各省都在打造都市圈,培育大城市。
比如西安、福州、济南、成都、武汉,
合肥自然也不例外。



为这事,非合肥的安徽人
给合肥起了一个外号:“霸都”。
啥意思,自己体会。



 其实合肥1952年才成为省会。
相比南京和安庆,历史底蕴没啥,
经济实力不着,自然难以服众,
更谈不上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如今的合肥已经今非昔比了。
“霸都”的霸开启一路霸气之路,
霸在经济发展上。



2006年合肥GDP才刚过千亿,
彼时的合肥
经济规模和城市建设实在难以摆上台面
以至于当年广州《新周刊》评价它为
“低调的合肥”

 

然而,2019年合肥GDP达9409亿元,
从97名逆袭成现在的24名,
从差班生考到中上等,不容易。



合肥仅用14年,跃身万亿俱乐部。
老说发展最快的省会,非“合”莫属。

 
 
合肥作为后起之秀,实现历史跨越,
更重要的是对创新真金白银的重视和投入。



2013年合肥确立了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

 

 从“双试点”城市到获批综合型国家中心城市,
到引才引智“中国城市榜”,
十几年间霸都迅速迈向了“创新之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种下的花,如今已结出了丰硕的果。



 这些还不足以完全解释安的崛起,合肥的逆袭。



很多合肥以外的还是觉得,
合肥逆袭得益于“合一省资源,肥一己之私”。



但我觉得最大原因是认知的提升和定位的改变,
安徽正从长三角的打工者转型成“合伙人”。

 

除了国家意志,
安徽的积极努力和主动作为也没有白费。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2019年安徽全境纳入了长三角城市群的一年,
是市市通高铁的一年,
也是“芯屏器合”努力十年,
一举成名天下知的一年,已经成熟。




相信2020年一定是安徽扬眉吐气、人财两旺的时代

责任编辑: 小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