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期间(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我省PM2.5平均浓度要同比下降3.6%,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要减少5%;年底前将搬迁53家重污染企业,完成10个化工园区综合整治;污染时候实施停产限产清单。11月6日,记者从安徽省环保厅获悉,我省启动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去年PM2.5浓度较高的8个市的高排放企业,将在未来三个月实行差别化错峰生产。

 

  秋冬季PM2.5要降3.6%

 

  我省实施季度动态调度考核,对2017年度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考核不合格的池州、淮南、阜阳、亳州4市,省政府约谈了四市政府负责同志,由省环保厅对其实施涉气项目环评限批,并对未完成一季度目标的亳州、宿州2市,未完成二季度目标的淮北、六安2市,未完成三季度目标的宿州市实施涉气项目环评动态限批。

 

  根据“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的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三季度全省产生生态补偿资金1425.5万元,对14市实施补偿,对2市要求赔付。

 

  “秋冬季是重污染天气易发多发的季节。”安徽省环保厅副厅长贺泽群介绍,从去年的统计数据看,秋冬季污染对PM2.5的贡献占全年的64.4%,将近三分之二,秋冬季PM2.5浓度是春夏季节的1.6倍。据最新预测结果,2018年秋冬季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扩散气候条件总体偏差。

 

  根据生态环境部近日会同长三角三省一市政府印发《长三角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秋冬季期间(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长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左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3%,其中我省秋冬季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6%,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5%。

 

  各区县降尘量每月公布

 

  在攻坚行动中,我省将以整治“散乱污”、燃煤锅炉与散煤、柴油货车、扬尘等为重点。据介绍,我省已经完成两轮“散乱污”企业及集群排查,共排查“散乱污”企业11295家,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展拉网式排查,进行动态管理。

 

  年底前,我省要完成有色、铸造、建材等行业的53家重污染企业搬迁,压减粗钢产能128万吨,完成246万吨产能的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185家企业的重点行业深度治理,393家企业无组织排放改造,完成10个化工园区综合整治。

 

  此外,年底前我省各区县都将要布设降尘量监测点位,严格降尘考核,每月公布区县降尘量监测结果。

 

  8市高排放企业错峰生产

 

  去年,我省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芜湖、安庆8市秋冬季PM2.5浓度超过70微克/立方米。根据要求,这8个市要针对钢铁、建材、焦化、铸造、有色、化工等高排放行业,按照绩效水平,在2018年11月15日至2019年2月28日实行差别化错峰生产。

 

  “现在我们实行清单化管理,出现污染天气时,按停产限产清单执行。”贺泽群介绍,过去,由于各地重污染天气预警启动标准不一致、应急减排清单不实、措施难落地等问题,即便启动了应急预案,效果也不明显。

 

  今年我省编制了“一厂一策”应急减排实施方案,细化应急减排措施,具体到企业各工艺环节,预案质量大幅度提升。省环保厅要求,各地抓紧修订重污染天气市级应急预案,在预测可能出现重污染天气时,提前发布预警,重污染天气来临时,确保应急减排措施落实到底,实施清单化管理,督促企业按照“一厂一策”要求,应急减排。

责任编辑: 肉馅的小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