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雕花是中国建筑上最浪漫的气质。“门罩迷藻悦,照壁变雕墙。”是徽州砖雕在建筑应用上的真实写照,如果您近距离观赏过徽州建筑,一定会为精致瑰丽的雕花而赞叹。在安徽省博物院的“徽州古建”展厅里,就陈列有这样一块巧夺天工的砖雕——百子图砖雕。今天,合肥晚报ZAKER合肥“博物馆的奇妙世界”视频栏目第五期就带领大家一起享受砖雕的瑰丽世界。

 

  徽州建筑素有“无宅不雕花”的美誉,凡有建筑处,都可看到匠师的三雕艺术,“徽州三雕”是具有徽派风格的石雕、木雕、砖雕三种的简称。而砖雕是在徽州盛产质地坚细的青灰砖上经过精心雕镂形成的建筑装饰,它被广泛用于徽派风格的门楼、门罩、门楣、八字墙、镂窗、屋檐、屋顶、柱础、屋瓴等处,雕刻精致,独具一格,使建筑物典雅庄重,富有立体感。

 

  徽州砖雕的发展与徽商的发展脉络相一致,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从明到清,徽州砖雕艺术也有着不小的变化。明代的徽州砖雕注重整体效果,画面内容比较简单、人物样式多雷同重复,强调对称,缺乏层次和变化;而明末清初,随着徽商发展的鼎盛,砖雕逐渐走向精细,艺术水平也越来越高,在一块方不盈尺的青砖上,甚至可以雕出九个层次。

 

  在9月中旬的一场“安博科普月”系列活动之“大美徽建”中,一块名叫“百子图砖雕”的清代砖雕就以其工艺之精湛、人物之形象,吸引了多名小朋友和家长的围观和拍照。这块砖雕长38厘米,宽27.3厘米,厚7.7厘米,透过玻璃,我们可以看到,它分为七个部分,上面刻有数百名孩童嬉戏于亭台楼阁间的样子,儿童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多层次深浮雕的精细技巧令人叹为观止。百子图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文化远景和人类喜爱孩子的永恒感情。

 

  徽州砖雕在小小的一块方砖上,演绎出了无数精妙绝伦的艺术,惊艳了无数人的温暖时光。走进一座座精雕细琢的大院,置身于栩栩如生的世界,聆听一段古老而悠远的故事,是何其幸运的事情。愿如今的徽州砖雕,能够坚守匠心,把这项精湛的工艺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 肉馅的小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