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女子肚皮上被蜱虫叮咬后,竟长出了一颗黄豆大的“瘤子”;绍兴出现一例因蜱虫叮咬传染新型布尼亚病毒,导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死亡病例;

  烟台一果农被蜱虫叮咬后发生高烧呕吐……7月11日,合肥市疾控中心发布预警,全国各地陆续出现蜱虫伤人案例,目前合肥市蜱虫密度也达到峰值,虽然还没有出现重伤病例,但专家提醒,一旦被蜱虫叮咬,千万不可生拉硬拽、强行拔除,要用科学的方法及时处理,严重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合肥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随着夏季到来,全市蜱虫密度达到峰值,人们户外劳作时间、野外活动时间与蜱虫的活动习性基本一致,加上夏季衣着单薄,很容易受到蜱虫叮咬。蜱虫,又称草爬子,不吸血时,只有米粒大小;吸饱血液后,有指甲盖大。蜱虫主要栖息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人被蜱虫叮咬后,常出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大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和乏力等表现,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而死亡。

  因此,在户外时,应当尽量避免在蜱虫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身上有无蜱虫。一旦发现蜱虫叮咬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虫,或用烟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现在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在宠物的耳朵、脚趾间、耳朵外沿等地方也时常能看到蜱虫的身影,孩子和宠物接触后记得检查身上有没有蜱虫。

  “如果被蜱虫叮咬,千万不要惊慌,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虫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引起发炎等症状。”专家介绍,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虫传染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责任编辑: 肉馅的小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