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近年来大力开展地学科普教育,加强科普内容创作,着力打造科普品牌,强化社会教育属性。深入挖掘藏品和地球科学文化内涵,开发原创性课件、图书、影视、动漫、游戏等系列科普作品,重点加强针对青少年的科普作品创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17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利用展陈、科研、馆藏等内容,结合中、小学课标,以安徽省特色古生物形象——巢湖龙为主角原型,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三维动画形式原创制作了古生物、生命演化、安徽的地质灾害、地震避险、安徽优势矿产资源、测绘地理信息等6个微视频,辅之以相关教具,开辟了“巢湖龙说”科普微视频课程。旨在传播地学科普知识,帮助青少年加深对安徽省地质、古生物知识的理解,提升其热爱科学、热爱家乡的意识。
 

现场照片

 
   “巢湖龙说”科普微视频课程经过广大中小学生和科普爱好者试课,得到广泛好评,为扩大“巢湖龙说”科普微视频课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特在2018年5月19日14:00馆内资源与环境厅会议室举办开课仪式活动,活动特别邀请来自庐江县裴岗小学的25名留守儿童代表参加。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高国忠、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查辉鹏、杜伦大学教授,国际地层委员会主席David A.T.Harper、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国际地层委员会三叠纪分会副主席,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童金南将出席活动,为“巢湖龙说”科普微视频课程揭幕。安徽生活网记者在现场参与了本次开课仪式活动。
 

现场照片

 
   活动流程如下:
 
   (一)13:00庐江县裴岗小学25名留守儿童代表抵达地质博物馆,讲解员陪同参观。  
   (二)14:00金迪副主任主持开课仪式,高国忠副巡视员、查辉鹏部长、David A.T.Harper主席分别致辞。  
   (三)14:15高国忠副巡视员、童金南教授、胡雪松馆长、胡远超副馆长、许兴春副馆长共同为留守儿童代表捐赠科普图书。  
   (四)14:20David A.T.Harper主席、查辉鹏部长共同为“巢湖龙说”科普微视频课程揭幕。  
   (五)14:30-16:00科普教员为25名留守儿童代表进行“巢湖龙说”微视频课程-《古生物科考队采访记》现场授课。
 

现场照片

 
   此外,国际地质研究计划IGCP630项目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中国中部美丽城市——武汉举行的《深时极端气候环境与生物响应国际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将包括一个为期三天的室内会议,并辅以会前和会后的野外地质科考路线。会议地质考察的内容分别为中国典型的海、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海陆相下-中三叠统沉积序列以及保存完好的重要极端气候、环境和生物事件(即雪球事件、显生宙五次大灭绝及其后的生物复苏过程、其它地史时期重要的环境、生物事件以及生命演化过程)。
 
   记者了解到,本次研讨会将通过报告和海报的形式,总结IGCP630成员和其他研究人员最近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会议将重点关注于二叠纪-三叠纪事件,生态系统恢复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地质历史上其它关键时期的极端气候、环境和生物事件以及重要的生物演化序列。野外地质考察路线包括:会前为期三天的安徽巢湖地区三叠系地层剖面地质考察路线,关注的对象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下三叠统地层序列以及事件(包括众所周知的海洋爬行动物化石库);会前为期四天的西安及邻近地区地质野外考察,关注的对象为一条完整的陆相上二叠统至上三叠统地层序列,记录了陆地生态系统崩溃及其后重建过程;以及会后为期五天的三峡地区野外地质考察,科考地点位于湖北省西部环境优美的三峡地区,该地区出露完整的晚前寒武的埃迪卡拉纪-侏罗纪的地层序列,重点关注从雪球事件至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的整个地质、生物记录过程。
责任编辑: 一米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