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官方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

  官方QQ:800081088   广告热线:0551-65666395
首页  首页  城记
全攻略
爱上合肥
肥肥集市
合肥房产
文化|合肥小巷故事多,老市府北知多少?
2021-03-20 14:29:26安徽生活网

近日听闻庐阳区消息,今年开始,实施淮河路步行街西延,激活老市府广场,利用原市政府办公楼打造城市记忆博物馆。西延的这条不足四百米街道上,坐拥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江淮大戏院(主体建筑)”、合肥市区首批历史建筑“合肥市政府原办公楼”,东西毗邻县桥遗址(与阜阳路交口附近)和十字街(与宿州路交口附近),其附近又有花园街、市委大院、安徽日报社、合肥大厦等城市记忆地点……与步行街串联在一起,更能彰显老城历史的厚重,提升街道的品质和“颜值”。
 
图|2021年合肥市政府原办公楼摄影@淝南居士

不过引起笔者注意的是,老市府以北地区还藏着一些“背街小巷”。具体范围是,东至宿州路(旧北大街),南至淮河路(旧文昌宫街),西至阜阳路(旧县桥街),北至寿春路(旧同春巷)。而且,它们的名字特别有意思,这点笔者在此前《合肥数字地名:穿越时空,从一到万!》一文稍有提及。接下来,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
 
图|2021年老市府以北地区摄影@淝南居士

文昌宫街

在了解小巷之前,我们不妨先来认识一下“文昌宫街”。文昌宫街(今淮河路,阜阳路至宿州路段),顾名思义因街北“文昌宫”而得名,在《合肥县志》中此街被记作“十字街西”。人们的记忆里,历史上的文昌宫街不过是金斗河北岸的一条“平平无奇”的土街,路面坎坷不平,宽仅约六米。
 
图|1952年合肥市街道简明图(局部)(来源|资料图片)

相比之下,这条街道上的建筑却显得非常出众。前文提到的文昌宫,又名梓潼观,“宋(代)建,(清)乾隆时重修”,祀奉文昌帝君(即文曲星)。“嘉庆六年(1801),追封三代,神用木主”,“岁祭以春秋仲月(即农历二、八月),礼同关(帝)庙”。抗日战争前渐废,遗址上曾一度设为菜市。1956年,遗址上建江淮大戏院。
 
图|2021年江淮大戏院摄影@淝南居士

西侧相邻子胥台,又名五相公台,祀奉吴国大夫伍子胥。据府志记载,曾经在“庐州城内,肥河岸上”有一座“子胥庙”,每至“朝暮潮时”,河水“鼓怒而起,至其庙前,高一尺,广十余丈”,很快又平定下来,人们认为与“钱塘潮水相应”,至于庙台关系,《县志》则称“或后庙废止存台”。清时,子胥台为玉虚观,民间俗称“中圣宫”,旧有十三踏(台阶)。1956年,遗址上建市政府办公楼(东首)。
 
图|2021年鸟瞰老市府摄影@淝南居士

特别要提到的,合肥八大(同乡)会馆之中,便有两处坐落在这条街上——福建会馆(天后宫)和江西会馆(万寿宫)。其中,万寿宫为“八方会馆规模最宏伟者”,而天后宫则是合肥城里早期戏曲演出场所之一。此外,子胥台西侧还有一座祀奉明代知府王俸的“王公祠”。文首提到的市政府原办公楼和江淮大戏院,以及消失许久合肥剧场,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建筑了。
 
图|1950年代江淮大戏院来源@资料图片

花园巷

笔者在行走小巷时,发现附近地名牌标注有“花园西街”的字样,老地图中也有注“花园街”,无论追溯历史还是地名现状,花园西“街”或者花园“街”是错误的,合肥的“花园街”应该指的是今天的阜阳路南段(淮河路—长江中路),1995年曾以“花园艺韵”入选合肥十景。而这里的“花园西街”正确指向应该是附近的“花园西巷”,与之对应的还有“花园东巷”。
 
图|花园西巷摄影@淝南居士

两者本来是合为一体的花园巷。说起这里的“花园”,比花园街建设要早千年,据民间相传,吴王杨行密曾为其女百花公主,在此修建府邸花园。距此不到二百米,在当年百花井巷内还有一口古井,亦传与百花公主有关。清时,《合肥县志》中记作“一条厂巷”。时间转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因寿春五巷至寿春四巷之间进行建设,留存的巷道被分为了东巷和西巷,东巷连接宿州路,与撮造山巷相对,西巷连接阜阳路,与市政协原机关大门相对。
 
图|2018年花园东巷摄影@淝南居士

再来说一说这个清代的“X条厂巷”,笔者曾在网络上检索一番无果,似乎是合肥的“独创”。从字面上,这里的“厂”所指不太清晰,当初熊态老师《合肥老城志略》对于这点尚未作考证。笔者在结合史料和地理因素,妄作猜测可能是指“(养)马厂”,该区域偏于闹市以北,可直通拱辰门,而五条厂巷(今寿春路,阜阳路—宿州路段)又临近需求量较大的教场(今市体育场附近),以“马厂”命名的街、巷(胡同)亦非新鲜。又据《县志》,明代洪武初开始,“战马养于天下”,要求民间“代官养马”,亦设马厂,时有二十一所。比如我们熟知的女人街,旧名便是“小马场巷”,曾设有牧马场(厂)。
 
图|花园巷摄影@淝南居士

鲁班庙巷

“一条厂巷”浮出水面,“二条厂巷”自然不甘落后,今日鲁班庙巷是也。同花园巷的命运,鲁班庙巷西段(寿春五巷—寿春六巷),亦因1986年兴建住宅小区而消失,今保留100米左右的东段(寿春五巷至寿春四巷)。笔者注意到,1949年《合肥市区图》中曾将花园巷中、西段(寿春四巷至阜阳路)标作“鲁班庙巷”。
 
图|2018年鲁班庙巷摄影@淝南居士

鲁班庙巷自然得名于“鲁班庙”,其遗址在小巷东口,即今六安路小学(寿春路校区)南教学楼附近。鲁班想必大家非常熟悉,这里不多作介绍了。据本地报刊曾采访民俗专家牛耘了解到,每年农历五月初七和六月十三,即鲁班的祭祀、诞辰日,庙里香火最旺,全城木工、泥瓦工、石匠等停工休业一天,齐聚上香参拜。当时,民间亦有“鲁班会”组织,鲁班庙即会址。
 
图|2018年鲁班庙巷摄影@淝南居士

南北小巷

从“二条厂巷”开始,二、三、四等三条小巷向东均通往“横巷”,即今寿春四巷。向西原可通县桥街(今阜阳路),后因“临街建房阻塞”西首。横巷南隔花园巷与“中圣宫巷”斜相对,中圣宫巷,今爱西华大厦与老市府交界附近。在江淮大戏院东侧,还有一条“文昌宫巷”,自花园巷通往文昌宫街。两巷将中圣宫、文昌宫、民居进行了划分,在后来的大建设中逐渐湮塞消失。
 
图|横巷(寿春四巷)摄影@淝南居士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寿春路”的建设,又在住宅区中派生出一些小巷,比如寿春五巷、寿春六巷等,均起于寿春路终至花园巷。文革期间,二巷一度又随主路改为“向阳X巷”,而寿春六巷曾短暂更名“鲁班庙巷”。在翻阅老旧地图中,不难发现南北巷道数条,有些似与前句的几位走向重合,苦于没有巷名,资料考证无果,故不作详谈。
 
图|2018年向阳五巷(寿春五巷)摄影@淝南居士

东西小巷

最后再来解决一下,三条厂巷、四条厂巷的问题。这两个小巷各有一个富有哲理的“艺名”——意诚巷和正心巷,取义自《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知至而后意诚”。其遗址,在今寿春四巷中经寿春五巷,西至寿春六巷(今“寿春支巷”可能是其中一巷遗址,待考)。1989年的《安徽省合肥市地名录》中,意诚巷、正心巷、鲁班庙巷被列入“废旧街巷”名录之中,不过鲁班庙巷好找,意诚、正心二巷早已难寻。

结语

文章到这里告一段落了,老市府以北的背街小巷也作了一一介绍。笔者曾多次前往实地探访,最近的一次,据视线所见,小巷要比之前整洁干净了许多。可是,鲁班庙巷西首墙上的旧铁牌不知去向。也许清洁人员的疏忽,一些碎冰凝结在了新铺的地砖上,来往行人极易滑倒,似乎给“老城更新”扣了几分。细节决定一切,“更新”容易,“可持续”和“便民”需要再用点心。

编辑:一米阳光

官方QQ
800081088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
0551-65666395